馬紅英
摘 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個性化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教學理念。首先,音樂本身屬于藝術,而藝術教育相比較“趨同性”來說,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希望學生能夠自主利用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來進行音樂表達與音樂創作,積極體現自己的審美素養。其次,小學生的藝術修養、審美品質、學習能力等都不盡相同,同樣會體現出個性化教學特點。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完善個性化教學,切實落實因材施教,以便不斷優化學生的審美素養。本文將從設計個性化課時任務、組織個性化音樂輔導、完善個性化音樂評價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如何實施個性化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音樂;個性化教學;實施策略
在常規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會完全按照教案來組織課堂活動,對學生提出了“一刀切”要求,即所有的學生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統一的音樂學習任務,并不十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發展。然而,這將造成“千人一面”的教學局面,即便學生積累了豐富的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也難以真正優化學生的音樂素養,且學生只能“鸚鵡學舌”,無法對音樂進行個性化品鑒與賞析。這些現實問題都將限制小學生的素質發展,所以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完善個性化教學改革,關注學生個體進步。
一、設計個性化課時任務
在常規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并不會專門設計課時任務,因為教案一般由小學音樂教師保管、使用,小學生只需按照教師安排認真聽講即可。這就導致小學生的音樂學習活動十分被動,他們缺少明確的奮斗目標,也不了解自己是否真正實現了學習進步。客觀來說,小學生是一群“務實”的學生,如果他們無法及時判斷自己的學習進步,而且還經常感到迷茫、受挫等等,那么必然會降低自己的學習效能感與學習積極性。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設計個性化的課時教學任務,關注學生個體的音樂素養水平,幫助小學生確定明確的課時奮斗目標,全面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小學生自主展現個人音樂表現力與感受力,便于小學生真正實現學習進步。
就如在《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三層課時任務,即學習一段式、2/4拍的歌曲結構特點,及時積累音樂知識;演唱《各族小朋友在一起》這首歌曲,盡量做到旋律、節奏準確;初步學習樂譜的識譜讀譜技巧,掌握休止符、反復記號對于歌曲旋律與節奏的具體作用,并且使用打擊樂器來為歌曲伴奏。為了解放學生,讓小學生切實實現音樂進步,筆者并不會要求全體學生同時完成這三層學習任務,而是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能力靈活確定課時學習任務。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學生在學唱《各族小朋友在一起》這首歌曲時感到十分輕松,那么便可以進一步學習樂譜知識,積極進行讀譜練習,根據《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樂譜來學習休止符、反復記號的作用與音樂表現方法。但是,如果學生在讀譜時感到吃力、費勁,那么就可以將學習重點放在歌曲演唱任務之中,不必強迫自己追上其他同學。如此,各個小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音樂認知水平來參與音樂課堂教學活動,而這就便于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提升自己的素質水平,便于學生真正實現學習進步。同時,當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明確感受到個人進步與成長之后,也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效能感,而這就便于學生自覺參與音樂學習。
二、組織個性化音樂輔導
常規的小學音樂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小學生缺少必要的話語權與自主權,很難切實優化小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但是,如果長期缺少學情調查,那么小學音樂教師所設計的音樂教學活動也必然存在脫離學情現實、超出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問題。對此,新課改提出了優化師生互動、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等改革建議,切實發揮小學生的音樂能動性。但是,由于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水平并不一致,所以要想真正促使小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小學音樂教師也要做好萬全的教學準備,積極組織個性化的音樂輔導活動,借助自己的專業水平幫助各個小學生解決各類音樂學習問題,促使小學生及時實現異步成長。
就如在《我是人民小騎兵》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及時引導學生學習了音樂要素與音樂形象之間的關系,鼓勵小學生自主感知本歌曲的音樂形象,借此激發出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但是,針對小學生在音樂課上的不同學習表現,筆者也及時對學生進行了不同的音樂輔導。比如,有的學生因為對夤夜歌曲旋律的變化不甚敏感,難以及時感知音樂的情緒變化,所以在演唱歌曲時缺乏必要的情感與欺負。對此,筆者借助多媒體資源展現了草原的壯觀景象,希望小學生可以及時形成直觀的音樂認識,也希望小學生可以帶著自己觀賞草原的心情去品鑒、演唱《我是人民小騎兵》。再如,有的小學生則不善于用模仿、聆聽去分析音樂要素與音樂形象之間的聯系,所以筆者也重點引導學生分析了《我是人民小騎兵》的音樂要素,鼓勵學生閉上眼睛認真聆聽歌曲,希望學生可以自主分析歌曲的曲調變動情況在塑造音樂形象方面的具體作用,引導小學生通過語言表達、繪畫等直觀動作來分析《我是人民小騎兵》的音樂形象。由此,小學生就可以及時實現學習進步,且可針對性地解決個人認知難題。
三、完善個性化音樂評價
教學評價一直都是教學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本身應該客觀反饋出教學問題與現實不足,便于小學音樂教師及時優化與調整音樂教學計劃。但是,在個性化教學理念下,每個小學生的起點、進步情況、音樂素養等都不盡相同,如果以完全一致的教學評價來分析小學生的音樂表現,那么勢必會導致小學生產生受挫感。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完善個性化教學評價,針對學生個體來選擇評價方式、評價時機,保證小學生能夠在教學評價活動中產生積極進取、樂觀奮斗等學習品質,促使小學生真正實現音樂進步。
就如在《勞動最光榮》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認真分析了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表現,也根據小學生自主制定的學習計劃進行了個性化教學評價。比如,有的小學生將“有感情地演唱《勞動最光榮》”這一課時任務作為自己的主要學習任務,所以筆者除了考查小學生是否可以準確演唱《勞動最光榮》的旋律與節奏之外,也會認真分析小學生是否可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引導小學生自主遷移了自己的勞動經歷與勞動情緒,使其鏗鏘有力地演唱了《勞動最光榮》。再如,有的小學生將“用不同的形式來演唱《勞動最光榮》”這一學習任務作為自己的主要學習目標,所以筆者在組織教學評價時,會客觀分析小學生的演唱形式,觀察小學生是否可以通過哼唱、邊演邊唱等方式來演唱《勞動最光榮》。再者,有的小學生則將識譜技能作為自己的主要學習任務,所以筆者會設計幾個單獨的樂譜識譜題目,考查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所獲取的曲譜知識,希望小學生可以在音樂學習中真正實現學習進步。在個性化的即時教學評價活動中,小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音樂學習行為獲取反饋,而這就便于小學生及時調整音樂學習計劃,促使小學生真正實現學習進步。再者,筆者也會客觀針對小學生的性格、心理素質差異等創新使用考試評價來分析小學生的音樂學習成果,希望小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學習得失。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改革是體現以學生為本理念的基本表現,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所形成的音樂知識、音樂能力、音樂鑒賞經驗、音樂創造意識等都十分重要,且必然會呈現出個性化特征。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始終堅持個性化教學原則,關注學生個體訴求與個性成長,不斷優化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馬惠芳.小學個性化音樂教學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17.
[2]楊慧.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管理[J].教學與管理,2018(14):47-49.
[3]曹文慧.淺析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個性化設計[J].教書育人,2017(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