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彩嬌
【摘要】本文從思維導圖的含義出發,論述思維導圖在現代教學和學習中的作用,并且就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意義進行了論述,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思維導圖教學方式的異同,最后針對思維導圖的特點,從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論述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和創新。
【關鍵詞】小學英語;思維導圖;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在英語的教學中是一個不可獲取的部分。傳統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已經滿足不了教學改革和學生學習的需求。許多學校和教師針對這其中的一些問題,開始探討新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方式。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重要的邏輯思維工具,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英語的閱讀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思維導圖的含義
思維導圖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利用發散性的思維,將文字和圖像相結合,旨在更好地幫助學習者將主題之間的關系和層級表示得更為清晰。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6億人在使用思維導圖作為學習工具,在學習的過程中它能夠幫助人們充分開發大腦的潛能,提升學習的效果。
在小學英語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融合,對于知識體系有更好地把握,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英語體系。
二、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意義
《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小學英語課堂應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的策略,把其引進課堂能將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很好地結合起來,提升教學效果。
(一)激發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上課時只注重對課本知識的講解,單詞和句型往往是教學的重點。由于教師缺乏對閱讀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對閱讀材料仍采取逐句分析的方法,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大腦處于抑制狀態,主體性得不到發揮,體現不出活力和自我需要的渴望,所以興趣不高。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年齡層次較小的學生而言,小學生時常會感覺到枯燥和乏味,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也很難被培養起來。
因此,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教學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學習內容,讓小學生對語篇有整體的理解,對于知識可以進行系統性的整合。
(二)培養學生按意群閱讀的習慣
小學生在英語閱讀的學習過程中,因為詞匯量較少和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小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不知道如何按照意群把句子的語義進行剖析,導致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對閱讀的主題產生歧義,從而影響到小學生對于整篇文章理解能力。針對這個問題,思維導圖可以進行很好地解決,思維導圖可以加強學生對于語篇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思維導圖,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的學習方法,掌握了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 學生就能夠有效實現思維的延伸, 找到英語學科內部的必然聯系, 將其應用到不同方面, 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與創新
(一)教學前
在教學的過程中,預習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旨在幫助學生對于即將學習的知識進行搜集和整理,找到自己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對于英語閱讀,許多教師都要求學生對于單詞的詞義和音標進行標注,但是對于文章整體把握沒有進行具體的要求,僅僅掌握單詞和發音對于理解文章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障礙。
在教學前可以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于自己即將學習的知識進行充分的聯想和擴展,除了對已學的知識進行充分地了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主體和脈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閱讀的內容。并且,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將舊的知識點和新的知識點聯系在一起。
除此之外, 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有密切關系的知識整合在一起, 不但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新的知識點, 還能夠讓學生鞏固已經掌握的知識點, 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教學中
課堂教學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部分。傳統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主要講解內容集中在單詞和句式上,對于其他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講述的較少。利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學習,可以根據思維導圖的內容,采用略讀、掃讀等方式完成學習的各項任務。
在PEP新版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4 My friends中,筆者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就設置了一些具體任務,體現了思維導圖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在譯林新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4 Seeing the Doctor中的第一課時Story Time的課堂教學中, 筆者設置了以下的教學環節體現思維導圖在課堂上的應用。
首先,讓學生閱讀單元圖畫的內容,并且詢問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對于圖畫內容進行總結和概括,教師揭示本課的主體“My friends”。其次,讓學生聽錄音,并且對于具體的單詞和句式進行講解,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描述。從而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歸納,從提問、姓名、個體特征等多個方面對于所學習的英語進行概括。具體板書如下圖:
最后,讓學生完成Read and Write的內容,對于出錯的內容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糾正。
(三)教學后
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在課后環節設置復述環節,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的內容進行學習內容的復述,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后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的思維導圖進行寫作,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的一些關鍵節點,進行補充,使最后的思維導圖成為一個更加的完善的主體。并且,學生還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于思維導圖進行顏色和形狀的修改,使思維導圖的圖示作用更加突出,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對于思維導圖的興趣。在完成繪制之后,學生可以根據思維導圖的提示,快速寫出相關的句子、段落和文章的層次與主題。
四、結語
《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能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英語閱讀量達到累計10-12萬字。對于小學生來說,只有通過大量的語言材料實踐才能提高閱讀量。所以,英語教學必須增加語言輸入量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形成系統的閱讀教學策略,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掌握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英語閱讀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參與到思維導圖的繪制以及學習的過程中來,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完成知識的內化吸收的過程。
參考文獻:
[1]丁艷.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J].中學課程資源,2018(12):48-49.
[2]何杜.思維導圖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探究[J].廣東蠶業,2018(11):52+54.
[3]黃芳.思維導圖? 高效課堂——試析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8(11):132-134.
[4]王安娜.思維導圖在英語專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以高級英語課程教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20):152-153+156.
[5]辛強.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9(01):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