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王云媛 張勇


摘 要:武陵山片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兩極分化嚴重。本文以2017年武陵山區67個縣(市、區)為樣本,通過R型聚類分析選取代表性經濟發展變量,p型聚類分析對各個區域進行分類,運用Matlab軟件求解,得出漣源市整體經濟發展狀況最好,鶴城區其次,中方縣、黔江區等4個縣市區相對較好,新邵縣、邵陽縣等8個縣市區相對較差,其他地區為中等水平。
關鍵詞:聚類分析;精準扶貧;Matlab軟件;武陵山片區
一、引言
隨著精準扶貧的穩步落實,我國已進入精準扶貧攻堅階段。武陵山片區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是新階段扶貧攻堅的主戰場。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其他地區,貧困面積較大且貧閑程度較深。本文根據武陵山片區各個縣域的經濟發展狀況不一將其分類,供政府部門參考,使其根據各貧困地區的特點合理加大資金投入,采取針對性扶貧方式,這對加快和協調各個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實現國家總體戰略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數據資料
本文選取了2017年武陵山片區67個縣(市、區)的經濟指標數據,從不同角度表現經濟發展狀況的五個關鍵性評價指標: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財政總收入χ1、經濟結構指數x1(第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長率x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x5。由于秭歸縣、豐都縣、碧江區及萬山區4個地區的經濟數據嚴重缺失,不宜作為本文討論對象。
三、聚類分析
利用Matlab軟件對以上指標進行R型聚類分析,聚類樹型圖如圖1所示
R型聚類分析是一種通過對每個指標的數據分別進行標準化處理,采用相關系數度量變量問相近性,用類平均法度量類間相似性的方法,它可以定性分析反映武陵山區經濟發展狀況的五項指標,由圖1可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x1與經濟結構指數x3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最先被聚到一起,由此可以將兩項指標作為一類。本文將5項指標分為4類,其他3項指標各自為一類,選定指標為x1、x2、X4、X5。
Q型聚類分析是一種通過對每個指標的數據分別進行標準化處理,采用歐氏距離度量樣本問相似性,用類平均法計算類問距離的方法。根據以上4項指標,運用此法對武陵山片區67個縣(市、區)進行聚類分析,聚類樹型圖如圖2所示。
四、研究結果及其分析
由圖2中的合并距離可以看出,武陵山片區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存在較大差異,若將其按經濟發展狀況分為五類,結果及其分析如下。
第一類:漣源市。相對武陵山區其他地區而言,其經濟整體實力最強,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結合2017年湘西統計年鑒可以發現,漣源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經濟結構指數排名均居于首位,說明該地區經濟總量大,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且速度較快,第二、三產業發展迅猛。另外,該地區的人均財政總收入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也相對較高,說明該地區政府可用資金相對充足,經濟發展較為穩定。這與漣源市地處湖南省幾何中心,具有區位優勢,境內能源與自然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的區域特點與“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總基調相吻合。
第二類:鶴城區。經濟整體實力僅次于漣源市。鶴城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最高,達到92.3%,而且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經濟結構指數排名也十分靠前,說明該地區城市化水平高,經濟發展狀況好,產業結構相對高度化。這與鶴城區是懷化市的主城區,也是該市的政治經濟中心,具有政治經濟區域優勢相吻合。但該地區人均財政收入相對較低,政府可用資金相對缺乏。
第三類:中方縣、黔江區、武隆區、玉屏縣。經濟整體實力相對較強。結合年鑒數據可知,這四個地區人均財政總收入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相對較好,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一般,說明這四個地區政府的可以資金相對充裕,經濟總量較大,城鎮化發展水平一般。但是這四個地區的經濟結構指數相對排名相對靠后,即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變的速度較慢。
第四類:武陵山片區其他地區。經濟整體實力相對一般。
第五類:新邵縣、邵陽縣、隆回縣、洞口縣、綏寧縣、新寧縣、城步縣、武岡市。經濟整體實力相對較弱。這八個地區均屬于湖南省邵陽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均只有D.4%,該項指標排名最低,另外,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財政收入排名均靠后,說明這八個地區經濟總量較小,第二、三產業發展較慢,發展基礎較差,政府財政總收入較低,城鎮化率較低,進程較慢。
五、結束語
綜 上所述,一方面,武陵山片區各個地區縣域經濟差異較大,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不明顯,如:2017年鶴城區生產總值達355.1億元,而古丈縣僅有25.3億元:鶴城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92. 3%,而新邵縣、邵陽縣等八個縣市區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只有0. 4%。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區自主發展的動力和要求不同,區域經濟協調機制效率低。另一方面,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如:2017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109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11691元,而武陵山片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240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9600元。主要原因在于貧困人口居住地區的地理位置相對較為惡劣,經濟缺乏支柱產業支撐,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結構單一,對經濟發展支撐力有限。
(通訊作者:張勇)
參考文獻:
[1]司守奎,孫璽菁.數學建模算法與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7-4重印:193-207.
[2]劉湘輝,姬冠,孫艷華.連片特困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差異綜合評價研究——以湘西地區為例[J].經濟地理,2013,33(10):35-39.
[3]何偉軍,申長庚,李為.武陵山片區各縣(市、區)經濟發展水平的評價與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4( 5):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