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 要:大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熱情和重視程度普遍下降,導致很多大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不升反降,這種問題應當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基于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為改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應當著眼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實現,培養學生英語思維,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大學英語;啟示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19)36-0054-03
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就會呈現一種徹底放松的狀態,不思進取,不重視課業成績,且不能理性思考自身的未來發展。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難點,而學生對大學英語閱讀缺乏興趣,導致大學生不閱讀、難以靜心閱讀等問題突出,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英語閱讀教學的開展和進行。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從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及動作技能領域出發,通過分類的方式和方法,給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以良好的啟發。
一、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內涵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對于分類教學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具體內容詳見圖1。
如圖1所示,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在各個領域下都有著不同的層次,為教師的多元化教學和工作提供了一定借鑒。在這一理論下,我們可以看到,在認知領域中,學生從“知道”到“評價”要經歷諸多層次的歷練,這表明了任何成果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
圖1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示意圖
二、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所遭遇的困境
(一)學生閱讀量不足
英語學習氛圍不佳且學生英語學習動力不足,導致大學生的英語閱讀量下降,閱讀的文章也僅限于考試試卷和練習題上的文章。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導致其無法從課堂中積累閱讀經驗和方法。學生閱讀量不足,不僅會導致其英語語感不佳,無法理解文章內容,而且使學生英語寫作能力不足,無法順利完成英語作文的寫作。學生閱讀量不足嚴重限制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給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開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二)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學生缺乏閱讀興趣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困境之一。我國很多學生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從義務教育階段就開始學習英語,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中小學生對英語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英語教育環境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影響,不當的英語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導致英語教學缺乏生機與趣味。很多學生在考試中能夠獲取較高成績,但難以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自如。不良的英語教育方式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產生了負面影響,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對英語閱讀教學持有抵觸心理。
(三)學生理解能力不足
學生在閱讀中,受詞匯量和人文知識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導致其無法正確理解文章內涵。一方面,詞匯量不足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大量生詞,這無疑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另一方面,學生欠缺一定的人文知識,易使自己從中國文化歷史背景出發來理解文章內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本質差異等無疑增加了學生的閱讀理解難度。總之,受學生詞匯量情況和人文知識儲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致使多數大學生理解力不足,間接影響了大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導致英語閱讀教學效果不佳。
三、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分類啟示
(一)針對不同閱讀能力展開分類教學
從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出發,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將學生的閱讀能力分為“一般”“較高”和“更高”三類,在教學過程中,可針對這三類學生展開分類教學,如下表:
綜合上表,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閱讀能力對應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當中的認知領域的不同認知層次。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很多學生閱讀能力還達不到一般水平,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詞匯量的積累教學,鼓勵學生增加詞匯量,以減少閱讀障礙,同時,教師需對這部分學生以鼓勵和認可,逐步幫助學生樹立英語閱讀信心。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自主分析文章框架結構,也能夠在寫作中仿寫句子等,教師在這一階段就需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英語學習體系的構建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并進行文章分析,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就文章中的故事或者人物等列出關系圖或者學習網絡。“更高閱讀能力”在我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還是較少出現的,但是當學生擁有了這一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更多的便是引導,鼓勵學生進行更大范圍的閱讀和分析。
(二)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和發展
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足,歸根到底是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不到位。因此,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應注重幫助學生樹立英語思維,摒除母語思維的影響。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地理掛圖或者互聯網資料展示等方式,對教學中或者考試中涉及到的城市或者是風俗進行系統講解。在這里,教師需要遵循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根據學生人文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習能力等制定教學目標,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對英美文化的認知程度。
(三)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和實現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主張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標,其分類的基礎在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相較于傳統的教師主體課堂,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彰顯教師對學生的重視。學生在大學英語閱讀課堂上受到重視和尊重,學生的英語閱讀需求和偏好就能夠被看到、被滿足,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學英語閱讀課堂也可以從教師主導轉變為學生主導,這對于學生英語閱讀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等都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和實現需要教師在課后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聯系,要求教師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情況,避免出現分類錯誤的情況而影響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效果。在課后交流過程中,教師應作為知心朋友,了解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方面的困惑。如此一來,教師能夠在無形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促使教師更為精準地判斷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
依據學生的主體差異性和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教師可以對照層級表,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等,對學生進行分層開展閱讀教學,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針對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可以將認知目標設定為“知道和領會”,將情感目標設定為“接受和反映”,然后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提升教學目標的設定。如此一來,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從大學英語閱讀中獲取到成就感。
(四)鼓勵學生拓寬閱讀領域,增加閱讀積累
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不足還來源于閱讀領域過于局限。若實現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的最高教育目標,需要學生擁有大量的閱讀積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拓寬閱讀領域,增加閱讀積累。教師可以采用組織英文讀書會等形式激勵學生學習英語,推動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向更高層次發展。
綜上所述,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啟示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應該著眼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教學中更為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實現。在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啟示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應該實行分層教學,根據學生不同閱讀能力設定不同的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等。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應該著眼于學生詞匯量積累、閱讀領域拓寬以及人文素養培育等多個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樹立英語思維,才能夠降低學生的英語閱讀難度,才能夠讓學生打消對英語閱讀的抵觸心理,也才能夠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馮友梅,李 ? 藝.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批判[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2).
[2]張傳萍.翻轉課堂的內容分布模式:基于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5,(8).
[3]王佑鎂,胡 ? 瑋,楊曉蘭,王 ? 娟.數字布魯姆映射下的數字能力發展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5).
[4]魏宏聚.新課程三維目標表述方式商榷——依據布魯姆目標分類學的概念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