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五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情感與情緒的突發期,也是小學學習成績定型的關鍵期。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發展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而非成績至上的“書呆子”。新課程背景下的五年級班主任在德育上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對此認真分析德育教育的意義與實施策略,為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
日益浮躁的社會使得很多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急于求成,唯恐自己的孩子在學習方面跟不上,將孩子成績視作培養的全部,忽視了孩子的全面發展。而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貫徹落實者,需要秉持“立德樹人”的先進教育理念,班主任作為具體的實施者,需要提升德育教育質量和班級管理水平,保證班級上每一名同學都是品行端正、有道德的好孩子。
一、新課程背景下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意義分析
五年級學生接觸到的德育教育內容應該是廣泛的,多層次的。新課程背景下實施德育教育究竟有何意義?筆者結合個人經驗提出了以下三點。
1.有利于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五年級的小學生缺乏辨別是與非、對與錯的能力,學生們習慣于靠感覺判斷是非,但最終結果總是不盡人意。基于此,班主任德育教育中關于是與非、對與錯的教學能夠塑造學生的人格,學生能夠避免誤入歧途。高年級的小學生常認為自己已經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但往往容易事與愿違,在德育教育中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夠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
2.有利于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我提升
德育教育的目標是在自律中實現自我素養的提升,要讓學生學會在復雜環境下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五年級的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引導學生不斷成長,在教育中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助力學生成長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學子。
3.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得對人才的要求與以往有很大改變,班主任要及時調整德育教學思路,以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為目標。明辨是與非是成長的基礎,更關鍵的是學生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狀態面對生活,以良好的道德品質為人處世,成為社會發展真正需要的德才兼具的高素質人才。
二、新課程背景下班主任德育策略分析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染學生和熏陶學生,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新課程背景下,班主任要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從班會著手不斷細化德育教育內容
德育工作開展的主要形式就是組織班會,但很多五年級班主任的班會組織以說教形式為主,難以深入到學生們內心深處。誠然,很多學生認為班會這一形式乏味且枯燥,甚至還不如學習課程知識來的有趣。學生們產生這樣的認知是因為班主任老師將班會視作個人說教的主陣地,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為改善這樣的形勢,班主任要不斷細化班會的內容,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有趣的形式吸引五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度,創新德育教育的內容。
2.重視師生合作與生生合作,提升學生團隊意識
班主任要與學生朝夕相處,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班級是由若干個體組成的一個大集體,而開展德育工作需要全體學生的配合,在師與生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共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與能力。關于團隊意識的培養不需要局限于班會當中,而是可以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例如,在學習過程中可以設置很多興趣小組,由民主投票的形式選出每一小組的負責人,負責組織本小組的團隊學習活動,在合作中學生都學會融入到小集體當中,為團隊的發展貢獻力量。為考驗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效果,班主任可以組織小組競賽,以激勵策略旁敲側擊,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3.班主任要以身作則,言出必行
與中低年級的學生不同的是,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自我意識,心理上的主觀想法明顯,好奇心也逐漸表露出來。班主任要真正以德服人,才能讓五年級的學生內心產生敬佩感,積極配合班主任的德育教學。班主任要做到以身作則,言出必行,就要將班級制定的各項條例銘記在心,遵守于行,用個人魅力影響學生,成為學生學習與做人道路上的指明燈。班主任對學生的言傳身教作用完全不低于家長們的言傳身教,這就要求班主任言出必行,不斷提升個人的教學技能與專業素養,做好一個班集體的大家長。
4.掌握分寸是德育成功的原則
對小學班主任而言,掌握分寸才能做到與學生保持亦師亦友的關系。嚴慈相濟是有效的班級管理原則,面對五年級的學生,班主任在班級管理與德育教學上要做到張弛有度,在某些方面要嚴格要求學生,在某些方面要溫柔對待學生,維護學生的尊嚴,防止學生心靈受到傷害。例如,每個班級上總有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在轉化這類學生時,班主任更不能因為他們調皮搗蛋就認為他們對尊嚴不在乎,老師要用賞識教育給他們留足面子,在心靈的溝通中提升德育教學的科學性。
5.重表揚勤鼓勵是德育成功的方法
五年級的小學生好勝心強,他們渴望得到班主任的獎勵與肯定,而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需求,針對學生道德表現給予相應的激勵與肯定。學生能夠在班主任的表揚或鼓勵中認識到自己的長處,樹立信心與進取心。重表揚勤鼓勵需要尊重學生本身的差異,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表現欠佳的學生往往更需要班主任的肯定,在“小題大做”的原則下放大學生的閃光點,而針對班級上以優秀為習慣的同學則要遵循“大題小做”的原則,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要遵循用愛感染和感化學生的原則,提升班級德育教育的質量。
新課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著更多的挑戰,無論是時代賦予的或社會賦予的,都會有很多新的要求。誠然,德育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簡單工作,需要班主任與學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諧關系,班主任要不斷提升個人素養,從班會著手,不斷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蘇順珍.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實現教育與德育的整合[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8(9):44-45.
[2]蔣卉.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