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
摘 要:教育是一種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活動,也承擔著弘揚優秀民間文化的責任。泥塑是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瑰寶,有著無可替代的精神價值和獨特的審美形態,泥塑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的多種特點。做好泥塑課程的資源開發工作,設立泥塑特色課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還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小學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形成正確學習方法的重要時期,所以,探究泥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必要。本文對泥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美術;泥塑;應用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泥塑,通過對傳統藝術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和主動探究的能力,也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行小學美術教學改革創新,具有重要的引導和啟發。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把學生的潛力發掘作為美術教育的終極目標。每一個地區、每一所學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自身條件和當地的特色因地制宜地開發泥塑課程。但目前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對本土民間藝術的興趣度很高,但大部分學生對泥塑只有表面的認識,缺乏激發他們進行創造的機會和平臺。下面筆者就從三方面談談自己的建議。
一、創設多元化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種方法為學生創設出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情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加投入,引發學生多種感官的共鳴,促進美術課堂教學的質量。泥塑藝術來源于生活,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情境,能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充分感受生活的氣息,在熟悉的氛圍中更有利于泥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所以,小學美術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情境,以此增加學生學習泥塑的動力和自信心。小學美術教師要抓好興趣這條重要的線索,摸著興趣的線索進行教學,準確把握教材內容,將知識點放在教學目標中,把教學目標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例如,在人美版《捏泥巴》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中,在學習完課文內容后,教師可以帶著學生進一步感受泥塑的趣味,可以在課堂為學生播放泥塑制作視頻,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通過親身操作,大家覺得泥制物品的感覺如何?其實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用泥土來進行藝術創作了,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較差,他們對于空間這一抽象的概念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為了能讓學生全面地感受泥塑這種藝術形式,教師可以多為學生創造多感官體驗的機會,利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將空間概念具體化,這種新奇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泥塑的感悟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與創造能力,從而促進了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感受泥塑作品精髓,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民間泥塑藝人在實踐中進行了辛勤的探索,憑借充足的經驗,靈巧的雙手,形成了泥塑獨特的風格。教師在帶領學生鑒賞這些作品的時候,要精細地選擇那些能夠突出河南民間泥塑藝術的典型性、趣味性和文化性的作品進行分類學習,使學生充分感受泥塑作品的精髓,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多鼓勵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思考、判斷、辨別、鑒賞過程中去,及時將學生正確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獲得正確的積極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美版《家鄉的藝術》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分組的形式,就自己家鄉的藝術形式進行意見的交流、探討來獲取和鞏固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在形成自己觀點的同時,學會理性地分析其他同學的觀點,培養他們團隊合作的意識。然后引入泥塑的教學,告訴學生:藝術是無定論的、多元化的,任何一件美術作品的產生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多方面的具體條件,多為學生創造感悟泥塑作品的機會。就筆者所在的地區宜賓而言,教師完全可以組織學生就“保護宜賓民間泥塑藝術的有效措施”、“觀察實物來分析宜賓泥塑作品的色彩、造型特征”等方面來進行探討。然后,教師協助學生在理論階段完成對于宜賓民間泥塑藝術的題材、造型、色彩以及紋飾等內容的學習后,再進行實踐階段,在實踐中去檢驗理論學習的成效,給予學生親自體會泥塑藝術的魅力的機會,增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
三、組建課堂興趣小組,豐富學生實踐活動
小組合作的小學美術泥塑課堂實踐活動,是真正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學習模式,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探究、獨立思考,促使學生實現由學習動力向學習能力的轉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能夠在課堂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還可以使學生打開思路,當學生獲得豐厚的體驗后,更會以成就感為動力,在這一過程中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的視野開拓了,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去迎接新的知識,就會更好地實現知識的內化。
在小學美術實踐活動中,小學生的思維雖然活躍但很零碎,可能只顧著好玩而忽略了活動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多鼓勵學生分小組進行探究,根據學生自身能力和水平制定每個小組的目標,完成泥塑實踐活動的訓練。要找準小組合作的時機,有的教學環節適合小組合作進行探究,但有的環節又需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同時,教師在對合作型學習小組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要多引導和鼓勵學生,還可讓學生之間互相點評。對于學生的泥塑作品,教師應該圍繞顏色、造型以及想象力等多方面、多角度地進行評價,這樣能夠對學生一階段的整體表現給出評判,能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的興趣,端正學生的心態,還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綜上所述,將泥塑應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不僅能激發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他們的精神水平。也希望小學美術教師能把附有地區特色的傳統藝術進一步深入到小學美術教學當中去,讓越來越多的小學生能夠在他們小學階段學習接觸這些內容。所以,小學美術教師應該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素養,開拓創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通過有個人和地域特色的泥塑教學方式,創設出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和認知結構的泥塑課程,在教學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舒芳. 黃陂泥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開發與運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王孟. 蒼山小郭泥塑在當地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D].魯東大學,2015.
[3]陳潔. 河南民間泥塑藝術融入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