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霞
【摘要】 ?信息時代的寫作需要學生有信息處理能力,近年高考改革語文考查學生情境性寫作能力,邏輯思辨能力,要求學生運用語文于生活實踐中。課前時事點評演講與寫作訓練相結合的探究就是探討以演講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實現寫作實踐應用,以寫作提高演講的思維深度和思想內涵的課堂教學形式。
【關鍵詞】 ?課前演講 時事點評 寫作
【中圖分類號】 ?G633.3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076-01
今年高考作文,全國1卷要求寫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演講稿;全國2卷要求以青年學生的身份選取演講稿、書信、觀后感等形式寫作;浙江卷要求以“作家”的身份討論如何對待自己的“讀者”。高考作文這種強調寫作情景性的情況并非今年才有,縱觀全國1卷高考作文:2018年要求寫文章給2035年18歲的青年閱讀;2017年要求寫作文向外國人介紹中國,2016年甚至還出了孩子“得99分”和“得60分”不同待遇的情境性漫畫材料。
信息處理能力是21世紀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是新一輪高考內容改革的重點,近年的高考作文,越來越多運用到貼近生活的時事、歷史材料,高中語文寫作應提高學生信息處理能力,重視寫作的現實應用。
因此我在教學中探討把課前時事點評演講與高中寫作教學融合一起,就是探究以演講帶動寫作,激發學生寫作熱情,提高寫作主客體意識,實現寫作實踐應用,以寫作提高演講思維深度和思想內涵的課堂教學形式。課前演講與寫作訓練相結合教學形式。
第一、二階段:以課前“新聞1+2”演講推動材料作文審題立意
課前10分鐘演講有兩種形式:一是“新聞1+2”(一句話新聞概括,加兩句話自我評論):演講學生提前把新聞內容概括以及評論內容板書在黑板上,利用課前五分鐘進行演講,演講后五分鐘,接受其他同學的提問,請老師對演講的內容進行點撥。
開始,同學們要么是新聞事件概括不完整,沒有抓住核心事件,要么是評論沒有針對事件核心。這一階段,老師的點評要帶動全體同學修改黑板上的新聞事件概括,使之簡潔、準確。
經過訓練,演講的同學概括和評論到位了,第二階段,教師針對評論的兩句話作出的修改,引導同學針對新聞作有深度和廣度的評論,在評論中要抓住事件本質問題,不只是對新聞事件作泛泛而談的表面評論。
“新聞1+2”演講雖然只占用課堂十分鐘,但培養了學生篩選信息材料,簡潔概括材料,思考分析問題,準確表達觀點的寫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平時關心時事,積累素材的寫作習慣。
第三階段:材料作文審題開篇立意寫作指導
時事評論演講稿的撰寫過程其實就是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訓練。課前演講進行一段時間后,進行《材料作文審題開篇立意》寫作指導課:引申出“開篇點題,單刀直入”的作文開頭第一段的寫作方法。明確第一段寫作形式之一:引材料+簡要分析+表明觀點。
訓練重點在于材料概括內容與觀點前后照應,一氣呵成。比如在“痛感新聞”作文審題立意指導中,我給出例文《痛悟》的開頭第一段:
在孤寂的夜里結束自己生命的富士康員工;在受歧視的痛苦中不治身亡的患癌女教師;被騙走學費,在絕望中離世的女學生……(排比陳述材料,簡練整齊,有文采)他們的不幸與痛苦,通過一條條“痛感新聞”傳遞給了大眾,觸動了我們每個人。我認為,正是有這些“痛感新聞”,才令我們得以痛悟。
引導學生注意前文概括材料用的“孤寂”“受歧視”“絕望”的字眼與分析部分的“不幸與痛苦”“觸動”等字詞,以及提出的觀點“痛悟”,前后照應,一氣呵成。
第四階段:時事點評演講促進材料作文整體構思以及思辨論證
課前演講的第二種形式是“《新聞周刊》1+2+2”。
與第一種形式不同,全體學生提前觀看央視《新聞周刊》節目,把新聞事件、節目評論以及自己的感想,三部分內容各一兩句話寫到摘抄本上,再通過演講分享。添加《新聞周刊》激發學生寫作構思,好比讓學生讀詩詞困難,但《詩詞大會》節目中武亦姝“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卻從“飛花令”飛入了同學們的心中。《新聞周刊》除了播報新聞事件、還有事件成因分析和問題的解決。每一集都是一篇針對新聞事件的精彩“議論文”。學生摘抄、演講、評論就是對這篇“議論文”的認真品讀、思考和再加工。老師點撥是對演講學生品讀不夠的地方,也是針對《新聞周刊》節目思路、深度和角度,讓學生受到議論文范文的精密寫作結構,清晰思辨論證的熏陶。
比如在“長春汛期出現城市內澇導致交通嚴重堵塞”的新聞中,長春內澇情況幾年沒有解決,《新聞周刊》調查出“幾十年以來城市建設只關注地表建設而忽視地底建設的債很難在幾年間還完”的原因,并給出了“海綿城市”的新型地表空間排水的解決辦法。老師引導學生學習《新聞周刊》寫作調查的深度和解決問題的創新實用性思維。演講學生也有自己的個性觀點:解決城市內澇不能一直靠埋怨,走老路,要“與時俱進”。
總之,課堂時事點評演講在促進寫作方面有強化信息處理能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情景體驗真實性的特點,能促進學生寫出更切合實際和真切感受的作文。
課前演講與寫作訓練相結合的教學形式,使得寫作活動“采集——構思——表述”的三個階段形式更為生動活潑,具體真實;同時又提高了演講活動的思維深度和思想內涵,兩者結合相得益彰。
[ 參 ?考 ?文 ?獻 ]
[1]柯進.高考作文題背后的語文教改新走向[N].中國教育報,2019(003).
[2]龍潭.從生涯教育角度解析全國卷高考作文[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
[3]沈國全.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研究[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