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燕
【摘要】 ?新課改教學理念號召當前教師要構建主體課堂,讓學生主體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親自感知、分析、思考、探索、概括,完整地經歷整個新知的形成過程,讓教學起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學效果。主體課堂的構建,需要以主體活動作為載體,以促進學生切實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本文就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構建主體課堂展開了論述,提出了增強教學實效的幾點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 ?初中數學 主體活動 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124-01
一、構建探究活動,激活學生思維
數學知識邏輯性強、數學規律概括性強,以傳統的講授法開展的教學活動難以讓學生對新知產生深刻的理解,更難以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新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引導學生參與新知的探究過程,應當給學生構建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探索中把握新知的產生過程,從新知的探索和歸納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水平。例如,在《平行線的性質》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在幫助學生探索兩直線平行同位角之間有什么關系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已學新知: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兩直線平行。反之如兩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有什么關系呢?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在完成如下探究活動:
(1)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出兩條平行線,a∥b,再畫一條截線c,使之與直線a,b相交,并標出所形成的八角。(2)測量上面八個角的大小,記錄下來.從中你能發現什么?
在完成了如上活動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測量結果和所得出的結論,再將其呈現在課堂中,以分享成果。通過這一操作和探究過程,學生在多次探究、共享自己學習成果后,得出了最終的結論: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經歷思維對新知加工過程的學生,學生對最終的結論印象也必然更加深刻。
二、組織推理活動,提升學習效度
數學學習過程需以嚴謹的思維能力作為前提,數學結論的獲得更需要學生經歷對數學知識的推理和概括過程,在學生對新知獲得深度掌握的前提下,才能讓知識真正為學生所用,以解決多樣靈活的問題。對此,在幫助學生系統學習數學知識和數學結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經歷對結論的推理過程,并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最終幫助學生主動概括出普遍性的規律。例如,在《弧長和扇形面積》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有效掌握并識記扇形的面積公式,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推理活動。首先,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圓形的面積公式,S=πr2,隨后引入扇形的定義,讓學生初步認識扇形。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圓形的基礎上,探索扇形的面積?給出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后,你會結合圓形的面積推理出扇形的面積大小嗎?隨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索扇形面積的推理過程。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并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引導學生將圓形看作是一個特殊的扇形,是一個圓心角是360°的扇形,然后分別引導學生計算180°時扇形的面積;90°時,扇形的面積;45°時,扇形的面積。經歷如上過程中,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類比歸納如上扇形面積的求解,問詢學生:如果圓心角是n°時,扇形的面積是多少?經歷了如上歸納分析和推理過程,學生意識到,其實扇形的面積公式可以通過扇形圓心角與原型圓心角的比值計算得出。最終,扇形的面積公式實際上就是按照如下方式推理得出的:S=■πR2=■。經歷了如上推理過程,學生對扇形的面積公式理解更加深刻。即便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生對扇形公式遺忘,學生也能根據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推理活動和自身具備的推理能力而總結歸納得出。這種探究活動的組織下,知識和能力同步提升,教學效度也能隨之有效提升。
三、開展文化活動,感知學習樂趣
在階段性復習時,不少學生因復習中知識點瑣碎、知識脈絡不夠清晰和知識負擔較重而感到壓力大。對此,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文化活動的方式,幫助學生感知學習的樂趣,體驗數學學習的精彩。例如,在《二次函數》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由于二次函數這一部分知識的難度較大,并且涉及到對稱軸、頂點、與x軸的交點、與y軸的交點、上下平移和左右平移、函數解析式等等,繁瑣的知識內容讓學生不堪其重,并且學生也缺乏對復習活動高效學習方法的掌握。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更加豐富的文化活動形式,讓學生通過手抄報等方式,將自己對二次函數部分知識的理解呈現出來。在手抄報中,教師引導學生不拘泥于形式,而是盡可能以直觀、圖文并茂的方式,將自己對二次函數部分知識的理解,以一定的邏輯形式呈現出來,從而幫助學生感知樂趣、體驗精彩。最終,教師引導學生將手抄報展覽到班級中的墻壁中,讓學生共享、共同閱覽,在階段性復習階段中,給學生的學習增添一些樂趣、調劑學生生活的同時,讓學生在主體參與到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其思維對知識內容進行再度梳理,形成結構嚴謹的知識網絡。
總結
主體活動的構建,意在幫助學生有效參與、幫助學生感知體驗。所以,教師在組織構建主體活動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及其特點,組織學生參與探究活動、推理活動和文化活動,使多樣的活動發揮其價值和功效,起到輔助學生理解新知、靈活應用新知的教學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劉妍君.淺析有效開展初中數學自主學習活動的方法[J].學周刊,2019(24):38.
[2]曹曉燕.基于活動的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研究[J].中學數學,2019(12):62-63.
[3]朱軼.初中數學主體性發展教學模式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