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雙敏
摘 要: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從小進行科學教育的啟蒙對中小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有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而在中小學校園中,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讓中小學生形象生動的對世界進行認知,從而不僅提高中小學科學教學的質量,同時也幫助中小學生更加完善的認識這個世界的奧秘。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小學;科學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當前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而在校園中,多媒體的運用也成為普遍課堂中形象化、生動化幫助學生進行學科學習的重要手段。而對于中小學生的中小學科學學習,通過如今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節省大量的教學時間,充分的對中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調動,通過良好的環境創設,幫助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1.信息技術在中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雖然目前為止,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普遍學校進行中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途徑,但是對于部分教學工作者而言,信息技術的不合理運用往往會讓中小學生對于學習的認知出現錯誤的認識。
1.1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不足
對于目前而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信息技術與中小學科學教學的結合,具有非常多的好處,同時這樣的應用需要教師對多媒體技術進行中試,充分對信息技術的運用的認識有積極的思想。但是在傳統教學體制的壓制之下,部分學校之中試對學生考試的成績有非常大的重視,其關注的內容完全在升學考試以及相關的重點科目上,大部分的優質教學資源都完全安排在重點科目上。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小學科學教師在這樣的工作方式下,其自身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從而安于現狀,對其自身的教學方式以及方法不進行創新,不僅影響了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也讓學生失去了對科學的探索的渴望。
1.2信息技術的應用方法不當
在學校中進行信息技術的運用需要一定科學、合理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方法才能夠讓學生在對多媒體技術進行運用的同時來幫助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增強自身對于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但是部分教師對課堂中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缺乏正確的認識,雖然也進行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教學,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知識將課本上的知識轉移到多媒體課件上,在課堂中通過課件的播放進行教學,課件成為學生注意的主體,本身對課堂中進行控制的教師的主體角色失去了其自身的位置。教師將過多的內容傾注于課件中,讓課件成為多媒體的展示課堂,從而讓科學課堂成為了課件的欣賞,這樣的做法不僅不利于中小學生對于科學知識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的進步。
1.3教師隊伍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力不足
對于眾多學校來說,最根本的還是自身班級的學習成績,對于肩負著學生的升學壓力而言,教師由于自身工作的繁忙,各種方面的壓力制約著對中小學教師對于現代化建設的選擇,對于學生自身而言,大部分中小學的評價教學效果的高與低都是由升學最后的結果為標準的,班級每次的考試成績與教師自身的教學結果相互掛鉤,因此教師對于學生自身只有通過一定的強化訓練才能夠大幅度的對學生的綜合成績進行提高。但是對于信息化的現代化教學而言,這樣的方式有時候可能會占用備課或者上課的很多時間,如此會大幅度的降低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教師和學生都是在與時間進行賽跑,因此為了能夠更快的讓學生能夠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多的知識,教師自身不太愿意去利用多媒體或者信息化技術進行對教學內容或者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良或者美化,學生因此在課堂中仍然接受著相對枯燥的課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教師的方式自身有一定的欠缺,但是在更多的教學結果中,可能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相比之下,不一定比陳舊的方式所引發的結果相比較差,也許當教師真正對課堂重視的時候,他們會真正理解信息化技術帶來的好處。
2.信息技術在中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2.1通過多媒體之間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習興趣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由于其年齡較小,這個時候激發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其成為中小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在中小學科學教學的課堂中,需要利用多媒體適當的進行對中小學生科學思維的激發,通過多媒體內容的展示,積極的與教師之間進行互動,強化課堂的學習氣氛。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展示,不僅可以豐富課堂中學習內容的學習方式,其形象而且直觀的表現內容能夠讓課堂內容變得更加有趣,中小學生在這樣身臨其境的環境下,不僅有利于中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同時也能夠激發他們對于科學的探究精神。
2.2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世界萬物之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聯系,而科學之間也有著學科的交叉,對于教師而言,不僅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通過課件的方式向中小學生們進行介紹,同時對于一些能夠被中小學生理解的課外科學內容,可以通過課件鏈接的方式向中小學生們進行展示,讓學生能夠拓寬自己對于科學的視野,通過鏈接的方式不僅能夠讓中小學生對于科學問題有較為深入的理解,促進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從而也可以點燃中小學生自身的學習熱情。
2.3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形象化
對于中小學科學教師而言,對于中小學生的科學課本中部分知識而言,教師本身可以通過一些方式進行傳授,但是如果科學知識涉及到部分較為深奧的內容,譬如地址科學、宇宙科學、物質科學以及生命科學的時候,因為其對于中小學生而言較為深奧,距離中小學生自身的生活也較遠,這個時候為了方便中小學生能夠更為直觀的進行記憶和理解,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可以打開中小學生們對于世界的探索,也能夠讓他們能夠以更加開闊的心去面對未來。
2.4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
首先,需要對評價活動的相關制度進行完善,對于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評價需要組織者以及測評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對于各項配套管理措施的建立和健全,需要對評價工作的開展進行精心安排,讓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評價逐步進入制度化、規范化以及科學化的軌道上去,為評價的客觀、科學以及合理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時,需要堅持對評價結果進行及時的反饋,在對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進行評價的時候,對在評價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需要及時進行反饋,及時讓其任課老師進行糾正。其中尤其值得重視的是,需要對評價指標中的各項要求進行有效的結合,判斷出教室在進行信息技術的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差異,對此提出具體有效的方案,最后,對教師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進行教師資格的認定、通過教師資格認定、資格定期注冊、職務評價以及考核獎勵等,將其列入對中小學辦學水平進行評估的指標體系當中。而中小學校自身需要將對教師的信息技術的使用效果作為對教師的績效考核、職務晉升以及評優測定的指標當中,充分調動教師對于信息技術使用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
結語:綜上所述,在如今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在中小學科學的課堂中進行使用,一方面能夠為中小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課堂氛圍的塑造,同時也能夠順應新課改的主旨,讓中小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通過科學的學習,去慢慢發現其中的小小科學家,讓學校成為塑造對有用人才的搖籃。
參考文獻:
[1]祝春芝. 淺析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策略[J]. 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 2014(9):29-32.
[2]王瑩. 對“國培”背景下甘肅省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學習實效性的追蹤研究——以甘肅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為例[J]. 教育現代化, 2018, 5(34):319-321.
[3]范麗麗, 王云, 王永軍,等.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山西省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項目骨干教師為例[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5(24):63-66.
[4]黃澄輝. 福建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策略探微[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7(22):78-80.
[5]劉青青, 蔡建中. 信息化環境下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南省X縣為例[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 2017, 1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