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教育信息化在新時代的學校教育中已經成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本文分析了我國高中英語常規課堂的教學現狀,以北師大版《英語》必修八Unit24 Society Lesson3 A Changing World網絡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為例,依托科大訊飛暢言智慧課堂平臺,對高中英語網絡課堂的實操性進行初步探究,論述網絡環境課堂在不同方面的優勢,強調構建師生雙向互動的高中英語網絡常規課堂的必要性。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網絡環境;高中英語課堂;雙向互動
【作者簡介】侯曦寧,泉州第五中學。
引言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信息技術開啟了爆炸式發展。2012年3月,我國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體系。教育信息化已經成了國家信息化的戰略重點和優先領域。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大幅改善,全國中小學校互聯網接入率和多媒體教室普及率均超過了70%,信息化教學日漸普及(張偉靜,2019)。信息化新時代,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教育變革成為我國教育的重中之重。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提升自身素質,不斷思索如何將信息技術和教育進行深度融合,如何在一線課堂中高效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策略,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將信息技術的優勢帶給學生,造福學生。
一、我國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現今,我國高中英語常規課堂依然以傳統方法貫穿始終,以教師為中心的現象沒有得到徹底有效的改善,學生缺少自主學習和深挖探究的機會。傳統授課環境下,許多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興趣不高,又經常因為視力和專注力等問題,看不清板書和幻燈片內容,漸漸跟不上老師的上課節奏,注意力分散,課堂效率低下。在培養高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急迫的新課標要求之下,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格和文化品格都亟待提升。傳統課堂在時間和空間上天然形成的環境顯然無法更好地幫助高中英語教師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網絡環境課堂的構建和推廣,為新時代的高中英語教師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教學平臺,也為學生建立起一個多樣化的、自主的、有深度的學習平臺。
二、高中英語網絡環境課堂實踐優勢
1.有機統一課堂環節,提高課堂效率。信息化網絡課堂的構建豐富了高中英語課堂的授課方式,其中包括有效導入主題,有效整合教學內容以及更直觀地呈現圖片、音頻、視頻等教學資源。網絡課堂平臺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可同屏操作的平板電腦進行互動,以A Changing World為例,教師基于網絡平臺設計了如下活動:
搶答環節讓高中英語詞匯的復習和檢驗變得更加高效且充滿游戲的樂趣,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和興趣隨之提高。教師通過PPT和網絡平臺的結合,清晰呈現重點詞組在文本中的具體語境,二次復習了本堂課將會運用到的有效詞句,活動有序且節省了課內時間。
2.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信息化教學模式之下的高中英語網絡課堂為學生騰出了自主學習的空間,不同于傳統“教師中心模式”,網絡課堂提供了更高效直觀的自主學習成果呈現手段,教師可即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結果做出反饋。以A Changing World為例,教師布置讓學生自主閱讀并對文章進行細讀梳理,用思維導圖對“北京胡同社會發展歷史”不同方面的信息進行提煉和要點總結呈現:
通過一連串功能的操作,極大縮短了傳統師生互動一來一回的時間,學生更加專心于教師發布在互動平板上的學習任務,自主閱讀結束后,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同步點評,畫筆在電腦屏幕上的現場批注使師生的教學互動變得更加清晰可視化。
3.增強學生合作式學習。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多種學習手段使學生間的合作探究性學習成為可能。以A Changing World為例,教師對“北京胡同社會發展歷史”話題進行主題延伸和遷移,將學生的視線由北京胡同引向了本土騎樓名街中山路,設置了如下課堂活動:
教師讓學生們通過視頻拓展學習,快速了解本土名街的歷史、功能和現狀,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梳理相關信息。隨后讓學生以自主學習成果為基礎,以貼圖海報的形式呈現中山路概況展示,做到立足文本,有效進行知識遷移和話題拓展。
傳統課堂的授課環境將教師大部分的時間限制在講臺桌前,而依托網絡課堂的平臺,師生得以突破課堂空間的局限性,教師終于可以真正走到學生中去,觀察學生,指導學生,使學生合作性學習活躍度更高,學習成果的展現也更為直觀。教師將學生的“騎樓名街中山街概況”小組學習成果分享到學生端的平板電腦上,生動且直觀的師生同屏讓學生近距離欣賞到同伴的作品,讓其他學習小組的學生對本土中山路的整體情況有清晰和直觀的印象。
4.網絡課堂之外的互聯和延伸。與教師進行課后交流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一環。網絡信息技術平臺提供了口語測評功能,有效突破了常規高中英語課堂側重輸入的“啞巴式”教學,有效結合了英語口語和聽力。網絡環境下的課堂使師生間作業的收取和發送做到了一對一的無縫對接。教師有便捷的途徑對學生的口語作業進行個性化批改和輔導,對自己口語輸出不自信的學生也有了無拘無束練習的空間。這對側重輸入式教學的高中傳統英語課堂無疑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和革新。
三、構建雙向互動網絡課堂的必要性
現階段在我國許多城鎮,互動電腦陸續裝入教室,教師端的搭建已經日趨完善,對比之下,學生端的建設尚未大規模普及。因此,師生之間的課堂雙向互動仍具有局限性,課堂信息技術的運用也呈現出單向性,學生群體的受益面較窄。只單一側重教師的網絡環境仍稱不上是真正意義的網絡環境課堂,其本質只是安裝了多媒體和互動電腦的升級版傳統課堂,無法實現真正雙向的網絡環境課堂的互動效果。因此,構建雙向互動的網絡環境課堂才是高中英語課堂改革的關鍵步驟。高中英語教師除了應該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發揮網絡課堂優勢之外,還應該注意增強英語教學素質,以不變應萬變。對于高中英語學科而言,網絡平臺還有許多功能需要廣大教師去挖掘和實踐,為新的課堂模式做出更多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參考文獻:
[1]張偉靜.彈指一揮間,中國教育信息化巨變70年[J].中國教育在線,2019.
[2]李雪峰.信息化時代高中英語教學革新思路探究[J].英語教師,2017(17).
[3]馮永平.信息化時代高中英語教學的發展前景與策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