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義
摘要:對于小學階段而言,語文教學是學生走向學習生活的開端和基礎,而學好語文課堂的基礎,就是走進漢字拼音的學習。識字教育是學生走向教學階段的重要過程,教師應該重視識字教育,從學習初段就積極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學習興趣。兒歌對于小學生而言是簡單的,也是容易理解和喜愛的娛樂方式,將兒歌學習融入小學生的識字學習中,加強學生對于字詞的理解、實踐,勢必會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并且讓學生在兒歌中了解字詞的讀音、結構、筆畫等,會使學生能夠正確地打下習字的基礎。因此,本文就兒歌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做出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兒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識字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和開端。只有當小學生認識和學會更多的漢字、詞語,才能為今后有強度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識字教學,可以從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利用兒歌在學生印象中的歡樂印象,引入學生更好地識字。
一、兒歌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影響作用
對于小學生來講,兒歌是簡單輕松的、簡單的旋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記憶,因此,利用兒歌幫助學生學習并記憶漢字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教師可以用兒歌引入對識字的學習,先用一首簡單的兒歌讓學生走進漢字,開始初步形成識字的認知,如可以從數鴨子、找朋友這種簡單的童謠,開始讓學生接觸音樂,然后教師將其中的歌詞、所用的詞匯簡單地板書出來,讓學生首先接觸簡單的詞語,引入識字課堂,隨后可以用游戲的形式,如“丟手絹”,讓學生在游戲中感知漢字無處不在的魅力,教會學生在認知歌詞的同時,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接觸和學習漢字。由此可見,兒歌對學生的識字教學是有積極影響的,并且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記憶思維和理解思維。
二、如何運用兒歌在識字教學中發揮作用
(一)運用兒歌,使學生正確認識拼讀漢字
傳統的識字教學方法,無論是拼音還是漢字,都是教師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方法死板、單一,不容易讓學生理解性記憶。如果利用兒歌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用背誦和朗讀的方式記憶兒歌,潛移默化中便記住了字詞和發音,再加之適當的書寫,就可以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完成漢字的識、讀、寫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學習“池塘邊的榕樹下,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在學生學習這句歌詞的時候,學生們不僅可以認識歌詞中的字,而且能理解它們的讀音。在“知了”一詞中‘了’是多音字,教師順帶可以引出多音字的學習方法,并讓學生記住,什么時候發什么音,加深學生對其的印象,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帶入聯想,并且能夠自主正確地學習漢字。
(二)運用兒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因為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所以他們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兒歌又是一種音樂性質比較強,節奏感強烈,容易引發學生共鳴,且簡單容易上手的教學方式。所以把兒歌融入學生的識字教育中,利用兒歌的特性加上小學生貪玩好奇的天性,讓其對漢字的學習更加感興趣,并且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只有激發了學生對漢字的興趣,才能使教師更加高效傳授學生知識,并且有意義、全方面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結語
小學識字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點,也是對其他教學影響很深的一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字詞,認識漢字,并正確地理解其意思及表達的感情,對今后的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非常有利的。而將兒歌的帶入學習又能很好地輔助學生對認識漢字的學習,所以利用兒歌來使學生接觸漢字、學習漢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其對課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百利而無一害。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