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德
【摘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初級階段,識寧教學又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有的小學教學都是圍繞著識寧教學而展開的。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關于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核心素養大背景下,識寧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認寧,還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捌有獨立學習的能力。鑒于此,本文將淺要探究一些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識寧教學的策略方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識寧教學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學會認識漢字是基礎。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是“說教式”,或者是“灌輸式”。即教師成為課堂上的絕對主角,滔滔不絕地講述相關知識,忽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學生識字的唯一途徑就是依靠死記硬背。這種方法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自主性,不利于培養鍛煉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利于學生今后的長久發展。故而,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識字教學中,綜合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基本屬于一張白紙,懂的知識非常少,見識也不夠。在這個階段,小學語文教師給予他們什么樣的教育,學生以后就會學成什么模樣。教師若是在這個重要階段為學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那么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就會感覺到輕松、容易,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社會發展。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把識字教學變成識字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習充滿興趣,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相關能力,如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鍛煉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實現綜合能力的整體提升。因而,教師不應該一味地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文字教學,還要做到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一個符合國家要求的全面性人才。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然而,受我國國情限制,在應試教育這個大背景下,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都沿用以前老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一味地強行要求學生記下漢字的書寫和讀音。這種方式大大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嚴重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記憶效率。即便學生在短期內記住了相關漢字,可時間稍微一長,學生就很容易忘記,也做不到靈活運用。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想要良好的正常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識字教學必不可少。但由于識字教學出現的種種問題,導致學生基礎不牢固,教師也就無法正常地進行閱讀、寫作等教學了。所以,教師要重視這些問題,不能讓學生擁有魚一般的記憶,要讓學生對識字有一個系統的認識與了解,做到理解記憶,這樣學生的記憶力才會得到鍛煉,在具體應用漢字的過程中,才會靈活做到學以致用。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教師一味地灌輸,不考慮學生的實際理解水平和認知學習能力,會極大地增加學生識字的難度。而且,這種方式太過單一、枯燥,很難讓學生提起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就這一系列問題做出針對性的改善。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落實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
(一)加入趣味性元素,提高教學的吸引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是非常純粹的,他們在學習東西的時候考慮的因素不多,很多都是只由興趣作為驅動力,讓他們堅持學習下去。倘若學生對相關事物不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變得非常情緒化,不想學習,甚至討厭學習。所以,教師要基于學生這個階段的特殊心理特征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教師要堅持以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圍繞學生的理解認知水平和學生的需求進行設計,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好感,進而愿意主動去學。逼迫和自愿學習這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會極大地影響學生后續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盡可能地加入趣味性元素,以提高識字教學的吸引力。
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被時代所淘汰,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開展教學,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最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滲透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同樣得到能力的培養與鍛煉的提升,從而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漢字的教學包括形狀、讀音、含義三方面。教師可以從這三方面著手,加入趣味性元素。例如,在講述漢字的書寫時,可以先用象形字,結合圖片故事告知學生漢字書寫的演變,同時還能讓學生知道漢字的具體意思,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使用情景。這樣,就擺脫了單一、枯燥的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識字教學內容
想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一直保持對識字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特性來豐富識字教學手段,優化識字教學內容,使識字教學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使課堂變得鮮活有趣。教師和學生不應該被傳統的固有思維影響,一直讓學生如同“提線木偶”一般端坐在座位上不動彈,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適當地開展互動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愛上識字學習。而多媒體的特殊性可以讓教學內容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出來。比如,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用圖片、音樂、視頻、動畫等呈現出漢字的讀音、含義、由來。而設置相應的互動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投入教學情景中去,更加專注于識字學習。而且互動的開展也是為了給予學生發揮的舞臺,讓學生可以自由地放飛思想,充分鍛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令學生在聯想的過程中認識漢字,并學會書寫、記憶、運用。同時,學生與同學之間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交流,既能夠鍛煉、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合作能力,還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拉近學生的友誼,有利于構建一個和諧友善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也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將漢字放在句子中,將句子放在情景中
因為小學生年紀太小,很多較為深奧一點、抽象一點的東西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把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生活案例成為識字教學的一部分,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體檢漢字。雖然學生在學前階段沒有接受過系統完善的教學,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聽到家長或其他人的對話,看到一些各式各樣的字體、漢字等。教師要做的就是勾起學生的回憶,使學生將生活中常常看到的、接觸到的與識字學習聯系起來。這會大大降低學生的理解認知難度,使學生更容易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當然,教師還應該將漢字放在句子中,將句子放在情景中,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從多方面學習感受漢字,進而真實體會到漢字的強大用途。比如,學生常常會遇到“你餓了嗎?”“你吃飯了嗎?”等問題,所以教師在講授“你”這個漢字的時候,就可以把“你”字融入句子中,讓學生明白,“你”字原來是這么用的。同理,在講述其他漢字的時候也可以運用造句的方式,讓學生深入體會到字詞的用法。比如,學生早上即將出門的時候,家長會對學生殷切地叮囑,這時教師就可以設置這樣的情景,然后引導學生回憶家長說過的一些簡單的話語。這樣在日常的對話中,學生就能夠進一步深化對漢字學習的記憶。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要想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就需要教師將核心素養融人識字教學中,實現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嚴怡秀.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 (9).
(責任編輯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