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鵬
摘要:組織才能和協作精神是21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小組學習模式課堂教學在我國廣泛使用。小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小組中積極討論參與問題,彼此之間相互合作、交流,團隊合作意識逐漸加強,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當前教育提倡素質教育,在初中數學學習課堂中加入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以實現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初中數學;教學運用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協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在中學數學課上推廣團體學習,鼓勵人們放棄傳統的“充實”學習模式,結合實際,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活躍和個性化。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應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探索。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學習興趣,加強教師的指導。
一、什么是小組合作學習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定義
團隊是團隊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在課堂授課及課后活動上,師生間與生生間以學習為前提彼此互動,其目的是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并達到教學目標。協作學習是指具有明確定義的學習任務和明確的任務分配的學習。在共同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獲得集體努力的力量。大多數學生集體學習;教師必須有合理的控制,并在準備和教學過程中分配時間;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在課堂上思考和討論問題。通過相互模仿和學習交流,學生群體可以增加課堂互動,提高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交流和認知的機會,鼓勵學生傾聽他人的建議和意見,合作幫助他人,為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生活奠定基礎。小組成員互相學習,培養合作和競爭的意識,培養團隊合作的意識,確保學習是有趣的,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合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團隊合作的氛圍中發現、了解和表達自己。
(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可以分為五個步驟:目標確定、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與交流、標準測試。目標確定是指教學目標具有教學指導作用,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學習是指教師為學生提供指導方案,學生根據指導方案進行準備,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是指在學習過程中以合作探究的形式來解釋疑惑,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討論與交流是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他們在相互學習中進行討論和交流,總結、展示和匯報學習成果。標準測試包括四個步驟:實踐、測試、整合和反饋,對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進行測試。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
1.個人責任因素。確保每個小組成員明確自身責任,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督促,小組長及時檢查小組成員任務完成情況,確保小組任務順利完成。
2.積極互賴因素。教師要對多方面因素進行明確,從而增加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意識,使全部成員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教師可根據小組成員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獎罰。
3.面對面互動因素。小組成員和諧向上,彼此間緊密協調合作,確保小組任務順利完成。
4.人際交往因素。小組成員要相互包容、互相信任、彼此之間和諧相處,積極有效交流合作,確保小組合作高效率。
5.小組自評因素。教師要對各小組進行不定期檢查,同時培養小組自省意識。對小組任務完成度、成員積極性等進行評價。
(四)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特征
1.教師將學習內容分配給合作小組時,應該注意問題是否合理,小組學生是否能很好地解決此問題,問題內容是否合理,還要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學生能夠參與小組討論和學習過程。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應該對整個小組和每個成員進行評估。
2.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確保每個人的目標一致,調動積極性。
3.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社交技能,激發學習的熱情和合作與溝通的能力。
二、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教師的教學民主,讓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自由表達思想,交流思想,營造舒適和諧的課堂氛圍,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來設計教學,使合作小組的成員可以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三、培養學生之間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一)合作學習小組成員聯盟
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是小組成績是否能提高的關鍵,小組成員的挑選采用學生自愿組隊的方式,對學生全面評估,以學生在校成績、知識儲備量,對待學習的態度,對待同學是否熱情,是否樂于助人及遇到問題和社交的心理素質等為出發點,安排小組成員。小組成員學習成績各異,小組人數以4-6人最好,團隊領導應該是具有良好組織能力、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團隊合作意識的學生。
(二)在學生之間發展良好的合作實踐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提高團隊成員的完整性,小組每個成員都要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在一種放松和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善于思考、認真學習、勇于發言、參與融入課堂、使學生對新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欲。
(三)培養學生虛心好學的習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教師提問某一個同學,但是班級其他同學不認真聽講,覺得已經提問其他人就與自己無關了,或者有些同學一味舉手,盡管學生們在回答問題,但他們不停地喊“老師,我,我”,這并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團隊合作也是如此。當一個小組成員表達他或她自己的意見,這時不同于一些同學,學生不聽其他意見,以自我為中心,這是一種不禮貌和不文明的行為。教師要將團隊合作,與虛心、謙遜傳達給每一位同學。
四、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學習前的問題
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聽取學生對學習小組創建的意見,在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認識到個體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只有當個體面臨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和困難時,團隊合作才能發揮作用,體現合作學習的價值。
(二)合作小組成員間的問題
這個團隊必須要有好學生和學困生。教師必須正確對待好學生和學困生之間的關系。集體學習需要團隊成員的共同參與,并樂于解決教師提出的挑戰或難題。如果學生之間的關系不穩定,有些矛盾就會被激發,學習好的學生可能會學習越來越好,成績不好的學生可能會產生厭學的思想,成績會越來越差。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做學生的心理工作,鼓勵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讓他們帶頭發言。教師應特別注意有學習問題的學生的教育,并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樹立信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師鼓勵優秀的學生幫助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同時,解決他們的問題,好學生也可以學習和享受他們的幫助。團隊成員之間也需要明確勞動分工,讓每個人盡自己的責任,承擔個人責任、互相支持、密切合作、表現出團隊精神。
(三)合作學習中面對的問題
教師應該對分配給各個小組的問題仔細設計研究,使問題利于學生思考,積極探索數學知識,為集體研究作出貢獻,并鼓勵合作學習。合作教學做法提高了學習的一致性,同學們互相幫助,更加團結。學生從教師要求學習到小組成員積極主動學習,在民主、平等和和諧的氣氛中,學生表現出合作與交流的精神,發現學習的樂趣,因此更熱愛學習,教師應讓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識字,向學生灌輸創新精神,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結語
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師應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充分行使教師的引領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并使他們熱愛學習。團隊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概念下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合作小組教學使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加強了,培養了學生責任感、團隊精神、合作精神、社會能力、領導能力和民主價值觀。除了教學任務外,教師還必須注意學生的質量和能力的發展。
(責編 侯芳)
參考文獻:
[1]項鈺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初中數學導學案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