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緒剛
摘要:新課改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越發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音樂課程是重要的素質教育課程,本文探討了基于“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音樂教學途徑。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以人為本
一、尊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展開音樂教學
“以人為本”的觀念認為,小學生正處于發展階段,無論身體素質還是心理狀態都未發展成熟。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從兩方面加以把握,一是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自身獨特的規律,二是小學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潛能。在教學中,也需要從這兩點出發。一來,小學生的年齡跨度比較大,不同階段的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學習能力以及音樂品味都有著很大的差別。比如低年級小學生更喜歡節奏活潑、輕快的音樂,高年級學生已經能夠體驗音樂中的情感和思想并且接觸的音樂形式更多,音樂品味也更加多樣化。針對低年級小學生,教師在講解音樂知識時要使用通俗、簡單的語言,使用PPT、錄音等內容也要更加直接,確保讓學生能夠直接理解、看懂。針對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適當使用一些專業的音樂術語,提高課堂的專業性;二來,教師要看到每一個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發展潛能,鼓勵學生通過體驗、模仿等方式學習音樂,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樂趣。比如對于學習效果不是很好的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尊熏學生,多贊美學生,讓學生能夠對音樂形成正面的、積極的印象。
二、根據小學生的獨特性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無論是在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或者是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每一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所以音樂教師要對小學生展開因材施教。在音樂教學的一開始,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播放視頻或音樂,讓學生通過體驗音樂獲得感受。如果學生沒有很好的音樂基礎,教師可以多放幾遍,讓學生逐字逐句地感受、聆聽,鼓勵學生進行演唱模仿。對于更有音樂天賦,并且接受過系統音樂學習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進行多元化的音樂表演、重新創作等,讓學生深入地探索音樂的樂趣。比如在學習《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課時,教師根據學生的音樂能力和興趣愛好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他們分別負責合唱歌曲、扮演洋娃娃和小熊舞蹈、使用樂器演奏歌曲,最終呈現出了良好的表演效果,既很好地實現了音樂教學的目標,也充分發揮出了每一個學生的長處,讓他們在音樂課中感受到了樂趣。
三、發揮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展開音樂教學
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要尊熏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發揮出自身的主導性作用。在以往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預留出的表演、演唱時間并不多,或者總是固定找幾個學生進行表演,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凇耙匀藶楸尽钡睦碚?,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結合音樂課程的特點,創設積極、活潑的音樂課堂氛圍,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互動,將音樂課堂還給學生。比如在學習《兩只小象》這首歌時,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了一個說謎語的活動“鼻子像鉤子,耳朵像扇子,尾巴像繩子,大腿像柱子。”學生很快就猜到了答案,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教師讓同學們一起同答,學生同答“大象”。教師贊揚了學生,并且告訴學生“今天的森林中有一場舞會,有兩只小象要進行一場表演,我們一起玄看一看,欣賞一下好不好?”這種活動能夠瞬間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并且謎語簡單易懂,快速突出了音樂形象,加深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都非常積極,學習效果非常好。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音樂教學要求充分尊重學生的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更好地發揮出音樂的素質課程作用。
(責編 楊菲)
參考文獻:
[1]梁瑩.基于“以人為本”理念淺析小學音樂教學新思路探析[J].黃河之聲,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