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月娟
摘 ?要:通識教育中的“通”是融會貫通的“通”。生命科學雖兼具基礎和應用學科的特點,但要求學習者和研究者首先要對生命敏感。作為一名教師和教學管理者,筆者認為,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應注重特色建設,通過與時俱進細化教學目標和這門學科的發展方向,從而提高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通識教育;生命科學;特色建設;學科文化
在過去,2004年6月,教育部高教司印發《關于生命科學通識教育課程教學的原則意見》(征求意見稿),將課程定位為面向非生命科學類專業本科生的綜合性素質教育課程,明確了生命科學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該教學目標體現了三個層面的要求:第一層面,使學生接受生命科學知識的熏陶,了解該學科的主要領域和進展,認識關鍵概念、理論及熱點問題,掌握探索生命科學基本規律的一般方法,提高生命科學基本素養;第二層面,思考生命科學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認識生現象,形成整體的知識觀,啟迪學生的智慧,超越功利,弘揚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第三層面。促進生命科學與不同學科領域相關知識的交叉融合,培養學生洞察、選擇、整合和遷移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學科滲透融合下的探索和創造意識。
一、生命科學的定義
生命科學是系統地闡述與生命特性有關的重大課題的科學,而支配著無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學定律同樣也使用于生命世界,無須賦予生活物質一種神秘的活力。對于生命科學的深入了解,無疑也能促進物理、化學等人類其他知識領域的發展。比如生命科學中一個實際性的難題是“智力從何而來?”我們對單一神經元的活動了如指掌,但對數以百億計的神經元組合成大腦后如何產生智力卻一無所知。可以說對人類智力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解釋智力本身。對這一問題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將會相應地改變人類的知識結構。生命科學研究不但依賴物理、化學知識,也依靠后者提供的儀器,如光學和電子顯微鏡、蛋白質電泳儀、超速離心機、X-射線儀、核磁共振分光計、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等等,舉不勝舉。生命科學學科也是由各個學科匯聚而來,學科間的交叉滲透造成了許多前景無限的生長點與新興學科。
二、與時俱進細化教學目標
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征和發生發展規律,以及各種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應用生命科學技術,可以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動,能動地改造生物界,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福利。由此可見,生命科學屬于基礎學科,但同時具有應用學科的特點,與人民健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關系密切;生命科學屬于自然科學學科,但主要探索生命的奧秘,這就要求學習者和研究者不能僅僅關注它應用性,首先要對生命敏感,能夠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三、生命科學學科的發展與展望
這個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作為醫學,長期以來的任務是防病治病。可是,從現在開始,醫學的任務將主要是維護和增強人們的健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在這個范圍內,過去醫學所面臨的是病人,現在醫學將面對的是整個人群,以前的醫學都在醫院里,而現在在歐洲、北美,有半數的醫生已經離開了醫院,他們在社區,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指導老百姓的保健、醫療,更重要的是在指導那里的人們如何正確的生活。我們國家當今還有97%的醫生在醫院里,隨著時代的發展,醫生將也要逐漸走向社會,走入人群。方便就醫的觀念就是未來的方向。很多國家已經開始了《腦死亡法》的執行,腦死亡以后,器官組織、細胞,由于有循環的支持還在活著。如果這位死人生前有很好的風格,提出把臟器獻給其他人,就可以做腎臟、肝臟的移植。人類基因組基本完成以后,對醫學的影響很大,還將發生更深刻的影響。很多基因疾病,也可以通過生活改善、環境改善來防治。現在一提藥就是化合物,不久的將來,藥品不僅是化合物,蛋白質可以是藥。基因可以是藥,細胞可以是藥,甚至某些組織和器官也可以是藥。正因為這樣,以后的藥審,首先審查的不要是藥理、毒理、臨床,而首先是倫理,進行所有一切之前先要有倫理審查。為什么講這個?因為,基因要變成藥物,或者將來組織器官一旦成為藥物,首先是允許不允許。回顧20世紀下半葉生命科學的重大突破,可以展望21世紀生命科學作為先導學科的前景。50年代:1953年4月,“Nature”發表了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物理學家里克共同研究的成果——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次模型的建立,是分子生物學誕生的標志,打開了“生命之謎”的大門,改變了生物學在整個科學中的地位,同時還給技術科學和社會科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因此,被稱之為是“生物學的革命”。90年代:克隆動物掀起熱潮。在胚胎學上,克隆是指通過無性繁殖的手段,從一個細胞獲得遺傳上相同細胞群或個體群,這些細胞叫克隆細胞,個體群稱為克隆動物。直到本世紀末,人們才有足夠的知識和科學實驗結果,能把某一成年動物的個體細胞移入一個去除遺傳物質的成熟卵母細胞,然后移入另一只成年動物體內,讓它生長發育,最終產生具有與體細胞相同的基因的幼體-克隆動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物技術產業在規模和重要性方面都將超過計算機工業,成為21世紀發展最迅速的產業!21世紀將是生命科學世紀!
參考文獻
[1]農林高校培養高水平生命科學創新型人才探索與實踐——以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例[J].
[2]李清.關于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特色建設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4(5).
[3]張霞,曹陽,陳峰,林志新.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拔尖人才培養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