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保榮
摘 要:在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農村幼兒教師要善于發現、把握教育契機,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及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創作活動,感染幼兒,并培養其美術審美能力和美術創造能力,最終促進幼兒人格和諧發展。
關鍵詞:農村幼兒; 自然資源; 美術教育;
農村幼兒園美術教育一直是最薄弱的,首先是沒有貼近農村幼兒生活 的教材。其次是因為經濟條件缺乏美術活動的材料。《綱要》 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會教育資源,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那我們就充分利用我們的鄉土資源讓農村幼兒也享受美術教育!
一、利用自然的鄉土的生活資源去感受和欣賞美。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我們農村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到處是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遍地是雞鴨牛羊,糧果蔬菜。即有枯藤老樹昏鴉的蕭條凄美,還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歲月靜好。這簡直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寶庫。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寶貴財富。《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美,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表達美創造美的欲望。所以我們幼兒園全方位的接觸大自然。
春天去踏青尋春,拾楊穗、捋榆錢、摘柳芽,感受春風花草香的詩情,二月春風似剪刀的畫意。夏天我們我們到田野里捉蟲,小河里摸魚,觀云卷云舒,看花開花落。秋日花園里、地壟旁、田埂下,摘果、采瓜、收莊稼。把幼兒置身于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意境里去感受秋的收獲和希望。冬天里打雪仗、堆雪人,冰上追逐嬉戲,流連忘返。雖說是古道西風瘦馬的農村,但是讓人頓覺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勃勃生機。
大自然是五彩斑斕的,能賦予幼兒無限的遐想。走出園門,給幼兒一個自由的空間,發展幼兒對視覺的感受力,思維力和創造力。利用我們鄉土節日讓幼兒體會欣賞藝術美。比如正月里的社火,二月里的大戲,三月清明節,五月端午節,六月廟會,七月送面人節,八月中秋節,九月重陽節,十月寒衣節,十二月臘八節這都是我們的鄉土節日,非常鄉土特色。包括一些鄉土美食,什么莜面窩窩,蕎面涼粉都是幼兒欣賞和感受鄉土特色文化的源泉。
這些藝術欣賞即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是他們看見和經歷的,又親近又熟悉又感興趣。我們欣賞的目的就是挖掘和發現其藝術價值,培養幼兒發現美的眼睛,欣賞美的心靈。這樣也會為后期的表現和創造美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用廣闊的心靈巧妙的雙手去表現和創造美。
近兩年來,我們農村的美術教育也脫離了只是繪畫的怪圈!把我們寶貴的農村資源利用起來。春天,我們帶著幼兒去野外寫生,繪一枝紅杏出墻來,畫誰家新燕啄新泥。
夏天,我們去樹林里田野里尋找靈感,畫吃草的牛,游泳的鵝,鋤田的人。抓金龜子、螞蚱、毛毛蟲,觀察它們的外貌形態,掌握它們的身體構造,應用粘貼,繪畫,泥工等方式去塑造這些小蟲子。我們還會去山坡上河灘邊挖膠泥。用膠泥捏豬牛羊,雞鴨鵝。還用膠泥玩打瓦罐的游戲。我們拔上草,再把草編成繩子,染上顏色,然后把這些草繩纏在瓶子上,水缸上,米桶上也是不錯的藝術作品奧!
秋天我們收集種子、秸稈、樹葉和幼兒一起做粘貼畫。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就連平時的搗蛋鬼也坐那兒專心致志的完成作品。作品完成后我們展示在班級里讓家長參觀,沒想到家長也受到了啟發,有位家長家里殺雞給我們帶來好多雞毛,這樣我們又用雞毛做了粘貼畫,粘老鷹,貼大雁,那作品栩栩如生!秋天各種蔬菜水果成熟了,我們用水果蔬菜牙簽做動物,還把水果蔬菜切開蘸上顏料做拓印畫。村里唱大戲時我們讓幼兒采訪演員,看他們化妝,表演,然后我們繪制簡譜。七月七和家長一起做面人,八月十五用膠泥和瓶蓋打月餅。
元旦時和幼兒一起用棉花做了雪人,用干樹枝和輕便粘土做了梅花,用酒盒糖盒做了燈籠去裝飾教室。這種物盡其用變廢為寶的美術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有了這些經驗我們農村的美術教育做的也是有聲有色風生水起。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就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我們做這些都是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資源引導幼兒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表達,形成初步的審美情趣。讓藝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想象,讓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
總之,農村的鄉土資源為開展美術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只要我們教師會利用豐富的材料,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創造性,主動操作性,我想我們農村幼兒園誕生一些偉大的藝術家是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柯彩云.農村幼兒美術教育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3(28):146.
[2]李麗麗.從課堂作品到基于自然的生長——對利用農村自然物開展幼兒美術創作活動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3(0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