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攀 彭放

摘要:本研究通過核心力量訓練前后各專項身體素質指標測試值的對比反映訓練的效果,為中學生羽毛球運動員專項訓練計劃的制定提供相應參考。研究結果:核心力量訓練對中學生羽毛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核心力量;羽毛球;專項身體素質
本研究設計在鄭州建業外國語中學羽毛球項目的羽毛球運動員日常訓練計劃中穿插16周的核心力量訓練,通過訓練前后各專項身體素質指標測試值的對比反映訓練的效果,為中學生羽毛球運動員專項訓練計劃的制定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
河南省鄭州建業外國語中學17名男子羽毛球專項運動員,隨機分為實驗對照組。實驗組9人,身高172.17±5.31cm,體重62.93±3.18kg,年齡16.44±2.86;對照組8人,身高171.34±4.75,體重62.49±4.15,年齡15.93±2.94。兩組運動員在身高、體重和年齡等方面經獨立樣本T檢驗沒有顯著性差異。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二)實驗法
1.訓練干預方案
實驗組運動員在每周三次的力量訓練計劃里穿插90min核心力量訓練,共16周時間。核心力量訓練項目包括地板腹部練習、健身球俯臥撐、對角俯臥支撐、彈力帶站姿推、實心球扭轉和俯臥背伸等,每個項目3~4組,10~15次/組。對照組運動員在這16周時間內按照以前制定的訓練計劃進行訓練。兩組每周力量訓練的頻率和每次訓練的持續時間及其他訓練安排均相同。
2.測試安排與測試指標
在核心力量訓練前后分別對17名運動員進行專項身體素質測試,專項身體素質測試的項目有3200m跑、判斷移動反應時和羽毛球擲遠等。
(三)數理統計法
本論文實驗數據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以平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相關的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訓練前、后各指標數據進行統計學對比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訓練前后專項一般耐力素質的對比
如表1所示,訓練前對照組和實驗組3500m跑的平均成績經獨立樣本T檢驗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雖然相較于訓練前,兩組訓練后3500m跑的成績均沒有顯著提高,但實驗組訓練后的成績相較于訓練前提升幅度更大。
(二)訓練前后速度素質的對比
如表2所示,經過16周的訓練后,實驗組訓練后成績較訓練前提升明顯(P≤0.05),而對照組訓練后成績和訓練前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同時,訓練后,實驗組的平均成績比對照組高了0.18s,而且差異顯著(P≤0.05)。本研究的結果表明16周的核心力量訓練對于提升中學生羽毛球運動員的速度素質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
(三)訓練前后素力量質的對比
如表3所示,訓練前實驗對照組擲遠成績經獨立樣本T檢驗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訓練后,實驗組訓練后羽毛球擲遠成績明顯高于訓練前(P≤0.05),對照組訓練后成績較訓練前提高的并不明顯(P>0.05)。實驗組訓練前羽毛球擲遠的平均成績是低于對照組,雖然差異不明顯,但訓練后實驗組羽毛球擲遠的平均成績卻比對照組高了1.95m(P>0.05)。上述研究結果表明:16周的核心力量訓練能夠明顯提高中學生羽毛球運動員的上肢專項爆發力。
(四)訓練前后反應速度的對比
如表4所示,對照組和實驗組羽毛球運動員在訓練前和訓練后的判斷移動反應時平均成績都相差很小,經獨立樣本T檢驗,訓練前或訓練后兩組判斷移動反應時平均成績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本研究表明實驗組羽毛球運動員在經過16周的核心力量訓練后,其判斷移動反應時的平均成績較對照組提高的幅度大,說明核心力量訓練對于提高羽毛球運動員的反應速度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四、結論
核心力量訓練能夠提高上下肢的協調用力,使技術動作出現經濟、協調、節能和流暢的特點,對于提升中學生羽毛球運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
五、建議
羽毛球教練員在考慮發展運動員一般耐力素質的時候可以將核心力量訓練作為輔助強化因素考慮。同時注重羽毛球運動員的專項速度力量練習,將靈敏速度素質等與反應力量結合在一起訓練。
參考文獻:
[1]蔡蕊.核心區域力量訓練在初中生身體素質課課練中的應用效果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