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鵬
摘 ?要:古今天下,唱歌一直是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一種釋懷的方法之一,也是慶典高興的一種基本形式之一,山歌、小調等等都是的等等,最主要歌唱能使人心情愉悅,身心舒緩、交流感情等用途。在中職學校學音樂,其中最為主要就是如何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以及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最后能唱出心聲,唱出感情,讓他們用歌唱唱出心聲,用歌唱詮釋理想。
關鍵詞:中職學校;音樂教學;培養;學生歌唱能力
要說起唱歌應該是人人都會的,無論是否接受過音樂教育,只要心中想歌,哼出來都是一段譜子,只不過不熟悉音樂的就當自己高興玩呢,其實都可以譜出曲子來的,比如的歌或者感情受到挫折的時候有感而發的調子或者歌詞,譜下來就是經典歌曲名著的,好聽的歌的靈感就是這樣來的,其實,歌唱還是天賦和能力有條件的,天生嗓音條件好的可以稍加點撥便可有師可承、有課可學、有技巧可悟、有專業可修,自然更會歌唱得法、歌唱曼妙、歌唱更悅己悅人。沒基礎也可以模仿。更高級點的就是一度和二度創作的飛躍即演唱者、詞作者和曲作者共同合作,將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現出來。因此,中職學校音樂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放飛學生喜歡歌唱的心理,引導培育他們用歌唱唱出心聲,用歌唱詮釋理想,用歌唱熱愛生活,用歌唱追求幸福,用歌唱走向成年,用歌唱擁抱人生。
一、引導學生
唱好歌不僅僅是對歌的音律唱完整,更主要了解這首歌,懂得內涵才有可能把歌唱好,提高音樂修養,還需要知其音懂其律,才能將其以更充沛的感情、更準確的韻律詮釋出來。正如有研究者提出的觀點:“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歌唱的聽覺記憶力、藝術想象力、歌唱表現力和歌唱再度創造力,從而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并完成音樂教學的任務。”因此,在學生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對作品了然于胸
教師應引導學生熟悉歌曲的歌詞內容以及音樂旋律,當然包括對詞句的理解后再試唱練習乃至放聲歌唱。首先,必須細細品讀歌詞。弄懂弄通歌詞意境,感受歌詞里字詞句的抑揚頓挫與個中含義。其次,唱準旋律。在學生能夠默記歌曲并對歌曲已經具有相應的了解程度的基礎上,方可示唱,再引導學生學唱和放聲歌唱。避免開始發音跑調難以糾正。
2.解析歌唱作品
歌唱作品能夠反映出一定的時代精神與社會風貌,也能夠反映出作品創作者所寄予其中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要將解析歌唱作品作為教學歌曲演唱的“前奏曲”,引導學生對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作者所處的時代特征、作者思想情感因素等元素,再從聲樂作品的曲體和詞體的結構著手,帶領學生進一步具體了解歌曲作者所采用的創造手法和所要表達的真實內涵,要盡量啟發學生對歌曲的想象力,讓歌曲的形象逐漸豐滿,擅于調動自己歌唱的聲音,唱出歌曲所需要展現的聽覺效果,貼切地表現作品,使得歌唱聽起來走心,既動聽又感人。
3.學會準確控制換氣
因為在學習音樂練習時,最大一個毛病就是換氣,能否完整地把歌唱好,關鍵在于氣息的運用,正確恰當的換氣是歌曲完美詮釋的保證,在歌曲中,難免一部分聲樂作品,尤其是外國的聲樂作品,時常會遇到歌詞句子的換氣氣口在旋律樂句的一個節拍的中間的情況,容易造成斷句或者來不及換氣。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明白,“呼吸道是人體制造歌唱嗓音共鳴的生理載體,要實現科學完美地歌唱,就必須通過完整使用呼吸道,在呼吸道空間去獲取歌唱嗓音意圖共鳴。由于呼吸道結構于人體內,其生理呼吸功能活動頻繁,要想在歌唱嗓音制造活動中,去充分發揮它的歌唱聲學功能作用,制造出具有歌唱意圖的共鳴聲效。”從而使學生能夠順利換氣,要扎實歌唱基礎,有必要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
4.模仿原唱
模仿就是通過聽藝術家在詮釋作品時,體會怎樣運用氣息,尋找聲音共鳴位置,吐字等演唱技術、技巧、歌曲處理的方法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原唱,對歌唱家成功的二度創作經驗進行學習和借鑒。特別以不同風格演繹的聲樂作品,讓學生反復認真傾聽,仔細分析比較,從而更好地學習和借鑒演唱家們的歌唱經驗。
二、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
1.注重發聲技巧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時,應引導學生從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對歌曲演唱的二度創作進行藝術處理。在速度變化控制且要合理,在力度上,應注意聲音的強弱與音樂的意境以及思想感情,通過力度的變化和對比表達出歌詞和音樂所描繪出的意境;再個就是音色的變化很重要,應引導學生將音色的虛實與亮暗變化同聲音力度的變化結合起來,以豐富對音樂作品情感的表達。
2.注重高潮演唱表現
歌曲的高潮部分是歌詞意境的升華,也是情感表達最炙烈之處和最容易感染觀眾情緒之處,通常也是歌曲最高主旋律音,時值往往具有一定的長度。要教學生掌握歌曲高潮部分的演唱方法,如采用漸進式、突然切住式兩種方法。但也需要對學生講明,讓學生體會,關鍵是怎樣把激情詮釋得讓觀眾被最大限度地感動。
3.注重音高和音量的把控
歌唱的音高和音量應運用得恰到好處,但有些中職學生在這方面不諳門道,在歌唱中不以調高、嗓門大,就唱得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就是這個道理。
4.要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
在合唱中感受輕聲唱法,感受除了聽到自己的聲音外,傾聽到合唱中的其他聲音,感受其他聲音音量、音高的把控,感受將個人歌唱的聲音融入整體聲部的和諧程度,進一步明晰音量、音高乃至音色運用,以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只有在熟悉作品的基礎上,細致的品味其中含義,能運用所學聲樂知識以及歌唱技巧,把音樂深情的演繹出來,從而有效的鍛煉學生自己的歌唱能力,為學生將來走向演藝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繼續深造,學習音樂打開廣闊的大門,為將來走向藝術之路做好充分的準備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陳俊.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J].新校園(上旬刊),2013(12).
[2]張耀月.獲取呼吸道共鳴的技術途徑在聲向控制[J].音樂時空,2016(05).EC19FABD-D5F9-49F3-993B-FCDC6CA35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