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慧
摘 要:2017年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頒布后,核心素養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其中史料實證是再現歷史的重要方法,筆者以統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宋代經濟的發展》一課為例,談談初中歷史課堂對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史料實證;論從史出
歷史核心素養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其中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歷史是過去的事情,與學生現在的生活有距離,而史料是通往歷史的橋梁。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史料實證,可以讓學生深入的理解歷史。
一、教學設計的思路
《宋代經濟的發展》是統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一課,主要介紹了兩宋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全國經濟重心的南移。筆者準備從史料實證出發,用史料來再現當時的社會現實,用史料來論證書本的結論,用史料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二、教學過程及分析
【導入】引用英國歷史學家約翰·陪德斯的話“讓我選擇的話,我首選的就是宋朝,如果可能的話,我愿意到宋代的南方看一看。”
設計意圖:教學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在前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已經知道宋代軟弱的皇帝有靖康之恥中的宋徽宗、宋欽宗,那為什么這位歷史學家還要去宋代看看呢?可以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呈現書本P41《耕獲圖》:試著說出圖中蘊含種植水稻的場景。
設計意圖:選用宋代《耕獲圖》,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史料再現了當時種植水稻從耕田到收獲的全過程,同時培養學生形成史料實證的意識。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填寫農業發展的表格。在歷史教學中讀懂教材,用好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指點,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找關鍵詞,可以培養學生閱讀材料以及總結歸納的能力。
教師總結:有句諺語說“蘇湖熟,天下足”,為什么這么說呢?通過層層設問,是學生認識到宋代的農業得到了發展,南方的農業發展速度更快。
提供一則課外史料:
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時期……許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靖康之變”為轉折點的南宋時期,北方人紛紛遷往南方,使南方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何理解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思考:南方農業發展速度加快的原因。
設計意圖:學習歷史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特別是理清政治與經濟的關系,需要培養學生的“大歷史觀”。宋代南方農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唐末五代北宋時政治上的動亂,引起人口遷入相對安定的南方。人口的南遷又帶來了先進的生產經濟,最終加速了南方農業的發展。
呈現《清明上河圖》中的局部:錦疋帛鋪,《南宋棉毯》以及黃道婆的圖片,試著說出圖中蘊含的歷史信息。
設計意圖:《清明上河圖》再現了北宋都城汴京經濟繁榮的景象,是珍貴的實物史料。其中的綢緞店:錦疋帛鋪的存在,證明了北宋時南方絲織業的興盛。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意識。
呈現材料:乾隆御題詩對五大名窯的描述,五大名窯產品的實物圖片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文字史料和實物史料,說說五大名窯的代表性的產品。使學生認識歷史文物的同時也體會了中國古代詩詞的美,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
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找出宋代造船業發展的表現,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找出宋代造船業發展的表現,以及航海技術的進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呈現文獻史料:宋神宗時,開封已有戶20萬……城內店鋪林立,各地的貨物云集于此,處處都有商鋪、邸店、酒樓、質庫(即后來的當鋪),以及各種手工作坊……“市井經紀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宵)不絕……”——據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整理
呈現《清明上河圖》局部,有店鋪隨處開設、燈籠的場景
設計意圖: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意識的同時,還要提醒學生孤證不立。必須采用多重史料去論證某個結論。通過以上兩種史料論證得出宋代都市商業繁榮的表現:商業活動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補充課外史料: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宋)陸游《雜賦》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加適當的課外資料,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選用中國傳統的詩詞作為補充材料,可以看出此時的草市已經不僅僅是鄉村的商貿區,還具有了飲食服務的功能。
呈現圖片:宋代海外示意圖,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并結合圖示,簡要指出宋代的商港、海外貿易的范圍和政府成立的機構。
呈現材料:進入宋朝,作為海關機構的市舶司每年創造的關稅竟達歲入的20%,成為帝國的重要收入。——《歷史的細節》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可以補充課外的材料,把書本的結論用材料的形式呈現,讓學生理解書本的結論。
情景再現:北宋開國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鐵錢。鐵錢體重值小,買賣交易用錢量大。買一匹絹,需用二萬個小鐵錢,重量共達一百三十斤,得用車載驢馱,極為不便。——摘編自陰法魯、許樹安《中國古代文化史》
設計意圖:通過文字材料創設情境,再現當時人們面臨的困境,引起學生的思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商業的發展,貨幣的需求量增加,而原本的鐵錢太重帶來了種種不便,所以在四川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使學生認識到:交子的誕生,是人民智慧的結晶。更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堂總結】再次呈現英國歷史學家約翰·陪德斯的話“讓我選擇的話,我首選的就是宋朝,如果可能的話,我愿意到宋代的南方看一看。”
設計意圖:用本段文字揭示本課的主題,首選宋朝是因為宋朝經濟的發展,去宋代的南方看看,是因為南方成為了紡織中心、制瓷中心、蘇湖糧倉、商業中心、世界商港。
呈現材料:“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宋史》
教師點撥:宋朝時國家的稅收依靠東南,證明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終完成。
三、問題與思考
如何讓歷史在學生面前鮮活起來,是筆者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可以借助史料這座橋梁,再現歷史的繁華,并讓學生以當時人的身份去感受和體會歷史。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重史料,培養學生形成史料實證、論叢史出的意識。用史料證明書本的結論,根據史料得出自己的認識,產生思維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