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萬霞
摘 ?要:新課標改革背景下數學教學生活化得到廣泛應用,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重視。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改善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通過分析高年級數學生活化的內涵,探討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的措施,推動課堂教學質量提升。
關鍵詞:高年級數學;生活情境;運用策略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最好渠道就是數學知識,通過數學學習夯實學生學習基礎,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教師總結教學經驗,選擇合適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改善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求。
一、高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內涵分析
教學本質就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過程中教材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教學需要掌握教材內容,研究如何讓學生快速掌握數學知識。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師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生活現象,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程的魅力。教師要擅于挖掘生活現象與素材,如超市打折、銀行利息、電費充值等,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數學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具有數學內容的生活情境,并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內涵,培養學生數學實踐運用能力。如,引導學生幫助家長解決超市打折優惠問題,計算是否真的優惠,實現數學知識與生活現象的完美對接,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階段數學主要夯實基礎,為學生后期學習奠定基礎。數學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當面對生活問題時可以理智對待,逐步養成自主學習、探索求知能力。
二、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運用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生活教學觀念
現代化教學一定要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首先就是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幫助教師掌握新理念下生活化教學觀念,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其應用于教學活動中,指導學生開展更有效的學習,幫助學生快速培養和提高自身學習能力,確保其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四邊形面積求解”時,教師可以提前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把直尺,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用品進行丈量,如測量作業本的長和寬。作業本的大小通常都在20到30㎝之間,在課堂開始之前學生對面積測量沒有基本認知,需要教師引出關于面積的定義并利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對其解釋,同時講明面積的及計算和測量方法,接下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測量出的尺寸進行面積的求解”。在學生想明白并正確求解之后,再換其他東西,如文具盒、橡皮等進行測量和面積求解。在學生對四邊形面積求解過程、步驟產生一定認知,達到基本掌握之后,再由教師引導,進行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以這種貼近于學生生活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改變對數學的看法,使學習不在乏味、枯燥,不再是生搬硬套、死記硬背,而是將興趣和樂趣融入其中,更加切近現實生活,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全面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塑造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時,知識點通常分成基礎類與拔高類。基礎類數學知識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掌握,并可以熟練運用;但是拔高類的知識點,只有少數思維清晰、反應能力快的學生才能掌握。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教師將這些難度較大的數學知識轉為日常生活情境,讓學生將其與實際情況聯系起來解決問題。如,學習“圓的周長”這一知識點時,教會可以讓學生感受圓周長計算方式,教師將學生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人數不等,并讓小組成員選出一個組長。接著各小組成員手拉手組成一個圓形,由各小組組長測量圓周長,并與其他小組情況結合起來,找尋出其中的規律,進而逐漸推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
小學數學教師業余時間觀察學生,并主動和學生交流溝通,掌握學生學習實際情況與喜好,并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相關內容,讓數學知識每天融入到生活中,使他們明白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如,數學學習中經常遇到購物類的題目,小明買了3個棒棒糖與5個小熊糖,總共花了23元,一個小熊糖與一個棒棒糖12元,請問小熊糖與棒棒糖各多少錢。遇到這種題目后,傳統教學方式只是讓學生解方程式。如果教師可以引入生活情境,讓學生聯系生活情境,并回憶自己去商店買東西的感受,讓他們明白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
3.抓住生活問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提問時教師要保持和藹態度,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問題,提高師生互動質量與頻率。學生會在不知不覺的時間中掌握相關知識,教師依據此設置合適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與分析問題,實現培養與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全面落實課堂新課程改革要求,提升數學課堂問題的有效性。
數學教學最注重的要抓住生活中的問題情境進行探究,教師在向學生授課的同時要注意觀察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變化,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師生之間要多有一些互動,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出在教學中的不足和建議并且教師進行改善,同時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要符合生活情境的發生,要抓住數學學習的關鍵,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數學成績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數學問題中的提問轉變成學生喜愛的東西,這樣能更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數學學習在生活中的用處具有很大的意義。數學中的數學概念和定義不易于理解和記憶,教師可以采用當代流行語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簡化,這樣更能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有易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在講解數學面積和體積時如果學生無法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正方體、長方體、圓形和圓錐等通過實物進行觀察測量。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加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實現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教師要結合數學知識點選擇合適的生活情境,切實發揮生活教學方法的應用,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要求。
參考文獻
[1]尹雅琳.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如何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51.
[2]張發祥.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1):101.
[3]王詩琦.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