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滿蘭
◆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把學生朗讀的次數(shù)增加,能夠幫助提高他們的語感,且也可在朗讀中把自身的語文知識層面擴寬。須知學生的朗讀能力對其學習語文的質(zhì)量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yīng)著重鍛煉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語感。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語感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大熱點就是朗讀教學,其能夠最有效、直接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通過大量的朗讀訓練,能夠?qū)⑿W生對語文知識的領(lǐng)悟與體驗加深,促進語文感知能力的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yīng)對朗讀教學引起重視,對教學形式與內(nèi)容予以豐富,把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興趣激發(fā)出來,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語感,以將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
一、重視領(lǐng)讀的作用
教師在課堂上往往處于主導位置,教師的情緒可對學生予以感染,所以若要提升小學生的語感和語言能力,則就要重視教師領(lǐng)讀,并保證領(lǐng)讀的正確性。以《珍珠鳥》一文為例,在領(lǐng)讀第四自然段時,教師不能只是單純的為了把教學任務(wù)完成,而需將自己的感情加入其中,此段利用描寫珍珠鳥的動作,將鳥兒的可愛、調(diào)皮展現(xiàn)了出來,字里行間均是作者愛護、喜愛珍珠鳥之情。所以,教師在領(lǐng)讀時,需把這種人和自然之間和諧的畫面想象出來,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同時要正確處理文章表達的思想,把語音與語調(diào)把握好,合理控制語速,如此方可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和內(nèi)涵,掌握好語感。
二、細品語句,揣摩其中含義
陸九淵曾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興味長。”此話是在告訴我們:讀書千萬不能忙忙慌慌,急于求成,應(yīng)對涵義予以重視,對其中的韻味細細咀嚼,慢慢消化理解,這樣方可從文章中汲取到營養(yǎng),獲得啟發(fā)。比如,在對《桂林山水》一課進行教學時,文章開頭,作者直抒胸臆,開門見山的把自己對漓江之美的贊賞表達了出來,也就是課文的第二段“漓江的水真靜啊……綠得仿佛那是‘塊無瑕的翡翠’。”這段話通過對排比句式予以了運用,若只是單純的認為這段主要說明的是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那就錯了。對水靜進行描寫,通過靜止不動來形容,說明漓江美景能夠?qū)π撵`予以凈化,在大自然面前,世間的嘈雜和浮華根本不值一提。對水清的描寫,通過砂石進行反襯,能夠體會到作者以漓江之水對人心予以映射,遠離勾心斗角,回歸自然本心的愿望,也把好山好水好文化的道理間接表達了出來。對水綠進行描寫,以一塊無暇的翡翠來比喻水,充分說明了美好的事物均是無價之寶,根本無法用世俗的銅臭來衡量。簡單的一段話,如果在理解后再進行朗讀,則就讓其充滿了生命力。
三、巧用電教手段指導朗讀訓練
電教手段具有明顯的先進性、優(yōu)越性。通過電教手段給予學生朗讀指導,效果非常好。針對朗讀教學,新課標提出了正確、流利、有感情三個要求。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普遍偏小,缺乏豐富知識,若要達到這一要求就比較困難。若對電教手段予以巧妙利用,把電教手段的特點發(fā)揮出來,就可將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出來,對其朗讀的興趣予以誘發(fā)。比如,在對古詩《山行》進行教學時,可根據(jù)詩意把有彩色山景的活動的投影片制作出來。深秋的山景為片基,作者坐在馬車上為抽拉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邊對音樂進行播放,一邊將畫面反映出來,同時再配合描述解說:“一天,詩人杜牧乘坐馬車到山上游玩,山間能夠清晰的聽到車輪子吱溜、吱溜滾動的聲音,同時還有馬脖子上的鈴擋的叮當聲。看著眼前美麗的景色,他起身從馬車上下來,不禁發(fā)出感嘆,并做起了詩來……”如此就向?qū)W生再現(xiàn)了深秋迷人的山景形象。學生一邊聽、一邊看,畫景詩情深深打動了他們,隨著錄音朗讀不自覺地把《山行》一詩朗讀了出來。之后,教師再進行講解,并帶領(lǐng)學生對“愛”與“霜葉紅于二月花”予以重點品味,讓他們一步一步把作者的心境領(lǐng)悟,促進其朗讀水平的不斷提高。
四、豐富朗讀教學形式,引導豐富的語感
(一)聽范讀
在開展朗讀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可為學生播放范讀的錄音又或是自己為學生范讀,將明確的朗讀要求與目的制定出來,在學生把范讀聽完后,可組織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過對范讀進行模仿來將課文朗讀出來,借助多種形式,如表情朗讀、分角色朗讀、自由讀、分組讀、個別讀、齊讀等,對朗讀教學形式予以豐富,以把小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調(diào)動起來,慢慢對其良好的語感進行培養(yǎng)。
(二)觀看少兒節(jié)目
教師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可播放一些少兒節(jié)目給小學生觀看,一般少兒節(jié)目的情緒均比較強,借助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讓學生對朗讀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有一深刻感受,將強烈的情緒表達體會到,使小學生的朗讀興趣得到有效激發(fā)。
(三)朗讀比賽
在開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時,教師可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特點結(jié)合起來,開展讀報讀書比賽、朗讀表演、語文朗讀評比等豐富多樣的朗讀比賽,將每位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提供廣闊的表演舞臺給他們,使之對朗讀的快樂有一深刻感受,在潛移默化中把正確的語感形成。
五、結(jié)語
總之,語感的形成離不開豐富的語言積累,而培養(yǎng)語感的一項重要途徑就是朗讀訓練,教師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必須引導其深刻理解課文,一邊朗讀,一邊積累語言,一旦能夠較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則對其終身發(fā)展就可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志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78-79.
[2]毛偉霞.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6(33):77-78.
[3]肖洋.淺談如何搞好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學周刊,2012(0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