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信息化手段以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線上實踐的形式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還能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素質,促進學生就業能力和社會競爭能力。
【關鍵詞】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李崢(1979- ),女,漢族,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副教授, 碩士。
【基金項目】第四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診改”背景下五年制高職英語信息化課堂教學改革研究(ZYB303)和鹽城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診改”背景下江蘇五年制高職教育英語學科內涵建設研究(2018-L-206)的成果之一。
在“互聯網+”時代,新理念、新技術發展迅速,有力地推動了信息化教學變革與創新。信息技術的發展對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沖擊,正深刻影響著當今的教育。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改革,使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教育信息化乃至教育現代化,已經成為教育發展趨勢。而在英語教學中,信息化技術的使用,解決了學生英語學習受課堂時間和空間所局限的問題,學習活動也從課堂逐步延伸到生活的各個角落。
一、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內涵
信息化教學是指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形成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方法;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合理安排教學各環節,以“學習者”為中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當今社會是網絡和信息時代,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迅速,隨著電腦、手機、IPAD等高科技前沿產品的更新,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更優質的教學媒介。
2.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起主導作用,擔任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而在信息化英語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已經從固化的知識傳授者逐步走向幕后。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的關鍵作用就是為學生搭建起一個自主學習的信息化平臺,通過平臺實現知識的有效輸入和輸出。讓學生在真實、半真實的環境中使用目標語言,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情境中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運用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3.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的各環節和要素。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資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進而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高度整合,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五年制高職英語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
根據《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五年制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定位主要是語言工具,教學目標應該立足于英語的實踐性和實用性,遵循 “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而我們所要構建的英語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模式,就是要利用信息化手段,為學生提供多層次立體的語言學習環境,突出學習情境、協作學習的重要性,一切服務于學生的“學”。
同時,我們必須明確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而不是前者取代后者。我們應恰到好處的使用信息化手段,不能本末倒置,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傳統教學手段有它的優點,在使用信息化手段時,不應忽視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其出發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但其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和手段,我們應合理地利 用 各 種 教 學 媒 體 和 手 段,取長補短。
有鑒于此,筆者將五年制高職英語信息化課堂教學設計分為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線上實踐三種。
1.課堂教學:強調課堂的互動性,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注重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完成某項交際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前應進行周密的準備,要對這節課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有個整體的框架,確保高質量地完成教學內容,而翻轉課堂就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模式。教師可提前登錄教學平臺,將音視頻資料、微課和學習指導材料等上傳到平臺供學生學習。學生學完相應內容,完成課前任務并在線提交,通過知識的自主學習,實現翻轉的第一步。同時,在翻轉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平臺的討論區相互交流,教師參與其中,答疑解惑。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師生互動完成知識的積累,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時,課堂上應加大實踐訓練特別是聽說訓練的頻度和強度,降低理論課學習難度和深度。課堂教學應向能力訓練傾斜,對翻譯、視聽、口語等實踐性強的內容,可使用手機、各種APP、微信、QQ、IPAD、投影、電腦,網絡課堂、網上作業、微博等多種教學工具,以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影視欣賞、歌曲模仿、小組競賽等形式開展隨堂訓練,將英語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合理而巧妙的優化整合。同時應把握學生注意力集中的黃金十分鐘,合理分割教學時間。簡明扼要的介紹完本課內容后,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并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視情況采取任務教學法、講練結合法、配音練習法、看圖說話法、角色扮演法等促進教學雙向互動,啟發和引導學生相互討論。
2.課外活動:在課堂教學之外,可將英語和信息技術相結合,設計多種課外活動吸引學生參與。例如開展英文電影配音就是很好的形式,通過模仿原聲電影中母語人士的語音語調,鍛煉口語能力,提高自信。此外,還可以通過進行情景劇表演、開展口語大賽、演講比賽、英語角、英語廣播站、英語沙龍、英語網絡公開課、微信公眾號推送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學以致用的機會,營造多聽、多說、多練的英語學習氛圍,改善英語語音語調,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同時實踐活動可以結合校內實訓室以模擬公司形式,通過更真實的場景和相關專業案例展開,結合學生自己動腦動手操作和教師全程指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線上實踐:通過moodle平臺、手機、ipad、筆記本電腦、藍牙、各種音像設備等可移動的無線裝置, 以聲、像、圖、文并茂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創造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以同步異步的方式,充分獲取學習信息,進行更人性化、情境化、互動化的英語學習活動。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使用平臺、微信、E- mail、QQ、英語學習App等方式,在線與教師、專家或同伴進行文字、語音、圖像、動畫或視頻等媒介互動。學生可隨時隨地強化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實時監測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對任課班級進行即時反饋。線上實踐不僅使學習變得更高效快捷,還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 “零距離”溝通。
由此可見,信息化教學這種多維度、全方位的現代教學法使英語課堂教學圖文并茂、聲像兼備、妙趣橫生,極大地豐富了英語教學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尤其是在職業學校,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對提高英語課堂的有效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更培養了他們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學生就業能力和社會競爭能力,促進了學生全方位的發展。所以,我們更要不斷探索英語信息化教學,并恰如其分的使用信息化手段推進英語教學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王平曉.高職英語課堂信息化教學設計及實施[J].高教學刊, 2019(8).
[2]馮健高.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與方法——以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為例[J].繼續教育,2017(10).
[3]鐘彥.高職院校信息化英語教學的探索[J].職教論壇,2014(23).
[4]鄭璞玉,安桂芹.論高校英語教學翻轉課堂的信息化建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2).
[5]猶明梅.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延伸中職英語課堂教學[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