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芳
摘 要:小學數學計算是基礎學習知識,也是數學學習要點,只有掌握了計算能力,靈活的計算,才能夠靈活的思考,幫助學生強化數學學習意識,計算不應是機械化的列豎式、口算演算過程,而應該是思維不斷跳躍,舉一反三,規律摸索的經歷,教師應結合教材的計算要求,幫助學生在計算中尋找技巧,尋求幫助,促使學生的計算速度加快,計算準確率提高,為學生以后的數學探索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引言
小學階段,學生的計算基礎還比較薄弱,經常在計算中出錯,教師應積極的幫助學生去發現問題,找尋錯誤的根源,找到容易出錯的問題規律,進而引導學生自行糾正,自我檢查,讓學生在計算中不斷進步,提高數學的學習信心。教師應注重在計算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課堂上積極互動,讓學生對計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自發的參與計算,思維逐漸變得靈敏。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計算教育中經常采取題海戰術,即使教師想要讓學生放松下來,展開計算的思維聯想,也需要有大量的計算經驗做基礎,這樣學生就難免會感到枯燥,疲憊,計算中應注意強化學生的興趣度,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數學的計算思考,不僅在教師的敦促下參與計算,還在課后更為積極的展開計算討論,讓學生有自發的計算意識,如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展開計算的小游戲、計算的競賽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讓學生劃分小組,展開一分鐘的口算比賽,教師掐著時間,學生們在一分鐘之內計算出得數,對比兩個小組計算的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兩兩一組,兩人進行對抗,另外還可以開展如“找座位”游戲,學生們手中有一張卡片,卡片上寫著“3+5”、“4-2”等,以此類推,逐漸讓計算難度提高,學生們計算出得數,然后找到對應數字的椅子坐下,最后看誰沒有找到自己的椅子,看誰找錯了,看誰最慢,還可以增加游戲的趣味度,讓兩名學生的得數一樣,他們去競爭一個椅子,后計算完成的就只能站著,激發了學生的計算動力。
2.進行啟發提問
思考是源于問題的提出。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對知識和問題產生質疑,在提問環節可以有效鍛煉并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很難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一般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質疑,也不經常思考,這樣會阻礙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和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啟發提問的內容時,要注意貼近教學內容,盡量開放,比如說:在分數乘除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回憶整數乘除法,然后找到整數乘除法中的規律,然后引導學生將整數換成分數,探討整數乘除法和分數乘除法的相似和不同之處,然后再總結基礎規律。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然后采用提問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3.基于變式教學模式來加強學生思維深刻性培養力度
從心理學教學來分析,“變式”主要是指讓學生清楚熟知事物的本質屬性,從不同角度來靈活運用感性材料,從而獲取最終的答案。作為一種有效的思維模式,在開展小學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利用“變式”能夠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流暢性和深刻性的提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應用“變式”方式,如在教授“乘法的交換律”相關內容時,不僅要通過語言來講述,利用“變式”來加強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還要通過算式來對交換律的真正含義進行表達,讓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發展,進一步拓寬小學生的學習思路,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升。
4.尋找不同方法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
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高度重視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來說計算教學枯燥無味,所以,在開展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綜合學生熟知的知識點和知識內容,以關聯的方式來連接不同的知識點和教學方法,從而形成不同的連接點,有效整合和總結分散的數學計算知識點和知識內容,最終為學生構建完善的數學計算知識體系,進一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
5.積極聯系實際生活,促進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很多知識都可以從學生生活中尋找到具體的案例,而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知識,將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課堂當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將生活和數學知識進行關聯。因此,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為學生創建熟悉的情景,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學習。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實際的體驗來總結自己的收獲,講述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并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積極的交流。在課后,教師為學生設計相應的課后作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計算的概念和相關理論內容。教師也要發揮家長的能動作用,要求家長記錄與計算相關的生活內容,并將其告訴學生,讓學生深入體會計算對于生活的作用和意義,從而對計算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計算內容的學習當中。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數學計算的觀念,并認識到數學計算的重要性,從而利用課堂學習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計算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照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來開展教學,使其能夠認真觀察教師所列舉的事物,并獨立自主地去思考問題的答案,從而獲得最終的答案,實現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綜合學生熟知的知識點和知識內容,以關聯的方式來連接不同的知識點和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彭欽,陳麗云.簡析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思維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3).
[2]葉衛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6(4).
[3]湯國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探究[J].讀與寫,2018,15(4):151.
[4]雷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