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麗
摘 要: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語文的閱讀和寫作分別屬于“讀”和“寫”兩方面的內容。二者是相互聯系的,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才能寫出有質量的作文,而通過寫作可以從中尋找自身的問題,為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打下基礎。這兩方面內容在語文學習中占有極大的比重,通過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也能得到磨煉,從而使自己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為了適應當前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應培養學生在閱讀和寫作兩方面同時進步,將閱讀和寫作兩方面進行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教學策略
引言:
小學語文在教育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當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將教育的主體轉變為學生。學生在小學的高段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這樣對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來說有極大的益處。所以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這兩方面能力的培養,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步,將閱讀和寫作這兩方面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促進全面發展[1]。
一、小學高年級閱讀和寫作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在不斷改進,課內的閱讀內容在不斷增加,所以學生的閱讀總量也在不斷增加,這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樣做的目的便是使學生在積累閱讀量和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能夠注重對自身寫作能力的提高和素材的積累。但從實際來看卻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小學高年級中部分學生仍然沒有重視對自身閱讀量和寫作素材的積累,導致學生并不能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學生在寫作中缺乏有新意的立意,且由于沒有寫作素材的積累,在寫作中也沒有優秀的題材對作文進行有效的支撐,同時寫作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僅僅是為了湊夠作文的字數而寫作。有些學生為了減少阻礙,甚至有互相抄襲的行為,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失去對寫作和閱讀的熱情,甚至畏懼寫作和閱讀。而出現這些情況的根本原因便在于教學中沒有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效的結合,在素材的積累方面,雖然教師會要求學生制作閱讀筆記,但卻很少有學生去做,導致學生缺少鍛煉,缺乏寫作的經驗,最終導致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缺失。
二、培養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的方法
(一)通過閱讀進行作文素材和優美語句的積累
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最多的書籍便是小學語文教材,而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基于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編寫的,所以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極為適合學生閱讀的內容,教師可以在其中選擇一些精髓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對課本進行解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組織學生對課上沒有講到的課文進行閱讀,學生通過對教材的閱讀積累寫作的素材,還可以提煉教材中較為優美的語句進行積累,體會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作者所用的寫作技巧,形成自己的看法,將其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來,進而實現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當前的書籍質量良莠不齊,而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所以若想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那么一定要將課本進行精讀、細讀,將課本內容理解通透,這樣既可以提高閱讀水平,同時還能為寫作打下基礎,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拿出一些文章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到教材的重要性[2]。
(二)教師敦促學生寫閱讀的讀后感
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加強對文章的理解,提高閱讀能力,同時還可以在文章中吸收知識,從而加強自己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學習后的感受,加深對文章的印象,這樣既可以積累寫作素材,同時還可以在讀后感的寫作中鍛煉寫作能力,幫助學生促進二者的有機結合。
例如教師在講解完《珍珠鳥》這篇課文后,可以讓學生通過小鳥在文章前后的變化來進行分析,同時說出自己的感受,談談自己在學完文章后得到了哪些收獲,將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而后進行讀后感的寫作,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拓展閱讀資源,積累寫作素材
隨著教育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現代技術被應用到各個學科中來,語文學科也是如此。對于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來說,使用現代技術輔助教學無疑是一種非常好的手段,通過使用科技能夠擴展學生的閱讀資源,輔助教師進行閱讀教學,同時積累課外素材應用于寫作,但要注意適度,不可以對其產生依賴性。
例如《絲綢之路》一文描述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之間交流的一幕,體現了兩國之間的友好交流,是雙方友情的見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介紹關于絲綢之路的知識,同時選出一些絲綢之路的照片為學生展示,讓學生腦海中有一個具體的形象,輔助教師進行教學[3]。
結束語: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教師需要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機結合,通過二者之間的配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秦麗.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問題與對策探究[D].揚州大學,2018.
[2]馬希秀.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