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麗
摘 要:目前,我國業已經頒布了新課程改革的相關條例,希望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就語文學科而言,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只有在小學時期將語文知識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提供動力。因此,為了順應我國相關的條例,也應該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進行一定的改變。提升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強小學語文的學習成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氛圍 構建
雖然當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已經進行了很大的改變,但是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語文的教學也面臨著新的問題。語文學科自身的文化知識涵蓋面比較廣,需要和生活緊密聯系。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發展的基礎課程,尤為需要加強小學生對相關的語文知識的掌握。但是目前存在著小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相關人員更應當提高小學課堂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充分備課
(一)深入了解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樹立全局觀與局部觀。全局觀就是說要從整體上把握小學階段教材的特點,明確各階段的教學側重點。局部觀就是明了各冊教材的側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把握教材,才能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教師在上課時才能有足夠的底氣,我們的教學才能張弛有度,才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了解學生的特點
在教育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并且依據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改也明確提出要以學生為本。正因如此,教師更應該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選擇他們比較喜歡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小學生年齡較小,自控能力不強,對新穎的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選擇游戲和故事的方式來講授相關的內容。針對小學生的注意時間短的問題,我們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特征與認知水平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
(三)豐富教學方法
小學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應盡量避免采取單一的教學方法。這是因為一個教學方法再好,如果小學生經常受到該方法,也會產生一定的厭倦心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不能很好地進行知識的獲取,在課堂上很可能會出現學生睡覺的現象。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比較困難,經常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要想不斷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就應該選擇新的方法和新的教育手段,積極調動小學生的注意力。
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曾經說過,要想建立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應該加強師生之間的信任和理解,建設更加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占主體的地位,學生在課堂上不需要進行其他的事情,只需要認真聽課就行。學生完全是依據老師所頒布的任務進行學習,但是這樣的關系也會使師生之間產生距離。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單純地聽課,知識只是由教師單向地傳遞給學生,學習氛圍枯燥無味、呆板單調,過多地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束縛了學生的思想,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因此,要想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就應該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要轉變傳統的管理與被管理的師生關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自主權與選擇權,有更多的學習時間與空間。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一)積極開展小組活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把握好語文教育的特點,強調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那么,如何促進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呢?小組合作學習就具備將學生所學內化的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員參與。學生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課堂教學生機一片、活力四射,學生對這一學習方式非常認可,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學生們積極開動腦筋,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與生活經驗,來進行激烈的討論與充分的交流,在合作中學會收集資料,學會發表個人見解。學生傾聽他人意見,學會歸納總結,認識到只有全小組一致努力才能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釋放出鮮活的生命力,讓學生的身心都處于一種自由自在的狀態中,大大緩解了學生大腦皮層的緊張感,消除了學生對學習的恐懼感,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了,學習就更加主動,思維更加活躍,既自主地解決了問題,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實現了優生帶中差生,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共同進步的目標。
(二)利用多媒體設備
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單一接收知識的現象,以聲音、圖像、圖片、文字等多種手段來傳遞信息,具有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的特點。我們可以創設一個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這樣既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營造輕松愉悅融洽的學習氛圍,又能減輕小學生的心理壓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參與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如古代詩歌的學習,這類教學內容年代較為久遠,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節,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往往使教學枯燥無味,無法喚起小學生參與學習的激情,也不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多媒體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用圖文聲像來重現古詩所描繪的意境。小學生通過圖文的學習,不僅可以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更加深度的了解,同時也會對知識更加感興趣。相較于單一的文字介紹,學生對該方法的認知程度也比較高,學習效率也會有所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雖然目前在進行小學教學的時候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只要正視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針對相關的問題進行解決和探討,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進行課堂教育方法的創新,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營造良好有效的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夏歡.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構建[J]. 黑河教育,2019(07):30-31.
[2]楊樹海. 談小學語文教學要構建和諧課堂營造良好教學氛圍[J]. 赤子(上中旬),2015(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