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鳴
摘要:《臨安遺恨》最初是由阮教育家林吉良先生所創作的中阮獨奏曲,1992年被我國著名作曲家何占豪改編為琵琶協奏曲與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以情為主,主要講述了民族英雄岳飛被陷害被陷害囚禁獄中后對奸臣當道的憤恨、對妻兒家人的眷戀、對江山社稷的擔憂以及對自己報國無門的無奈與憤慨等復雜的感情。對于音樂特點的分析和情感表現的論述對于了解本首樂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闡述了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的情感表達,以及對樂曲的創作背景、具體譜例分析與演奏技巧的一個大致的了解,使學習者對本樂曲整體特點和情感的把握更加到位,從而在演奏中更好的表達出樂曲的情緒情感。
關鍵詞:古箏;《臨安遺恨》;音樂分析;情感表達
《臨安遺恨》以現代審美的筆觸發展古箏傳統手法的同時,緊緊抓住“情”這一音樂發展主線,將英雄所經歷的生活圖景運用電影“蒙太奇”手法一一串起,并借用與民族英雄岳飛形象相關的古曲《滿江紅》曲調動機。使音樂結構手法簡潔,塑造的音樂形象集中明確、生動鮮明。
一、旋律特點分析
1.樂曲總體分析
《臨安遺恨》的音樂主題結構工整,旋律悠揚,節奏對比鮮明,氣勢恢宏,富有歌唱性。《臨安遺恨》采用了傳統的古箏演奏技法,以傳統的五聲音階定弦,基本調為D調,調性轉換采用了近關系調G調。
《臨安遺恨》在譜曲時運用了變奏曲式,采用單一主題不同變奏從側面渲染了岳飛的英雄氣概。整首樂曲分為七個部分:引子、主題、四個變奏、結尾。
2.旋律特點分析
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的旋律中既有恢弘的氣勢又有細膩優美的特點。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對比明顯。快板段落緊張激烈,慢板段落旋律抒情悲傷。整首樂曲慢板快板穿插出現成功的向我們敘述了民族英雄岳飛被奸臣所害,入獄后內心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讓我們更加形象的感受到一個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的偉大。
第44小節至第96小節的主題旋律在整首樂曲中多次出現,其特點為凄美悲壯的旋律。旋律抒情且歌唱性強,主題樂段音區為中低音區,古箏中低音區低沉的音色為旋律渲染了凄美的色彩,這一段樂曲旋律線起伏較小,加強了其旋律的訴說性,為整首樂曲的旋律增添了悲涼憂傷的氣氛。
第97小節至第208小節快板部分的旋律特點為緊張而又激烈旋律。 描述了民族英雄岳飛與將士們騎著戰馬從遠方奔騰而來,在戰場上與敵人廝殺,使敵人丟盔棄甲倉皇而逃的場面。這一段樂曲的旋律線起伏變化較大,加強了戰爭的激烈感,更加形象的表現出了岳飛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光輝形象。
二、節奏特點分析
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中的節奏變化改變了全曲的結構及旋律的色彩,使全曲的結構更為分明,旋律更為豐富。節奏的變化也從側面反映了岳飛的情感變化,使全曲的靈魂“情”可以貫穿全文。
在樂曲的引子中第25小節至第42小節運用了一大段前八后十六節奏的連續模進 ,形象的描寫了他身處牢獄之中,因為奸臣當道而壯志難酬,不能與家人團聚的深深思念和無法完成母親遺愿“精忠報國”的心痛深深地煎熬著他的內心,使岳飛無比的焦躁不安的情景。
在樂曲的快板部分第169小節至第193小節大量運用了八分附點節奏,增強了旋律的跳躍性,更生動形象的表現了戰場上的驚險與岳飛和他的戰士們的英勇無畏。
三、力度層次與速度變化分析
力度的變化在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整首樂曲的情感變化起伏較大,很好的控制住力度大小,就能夠更好的演繹出情感的變化。
第1小節至第43小節為樂曲的引子,力度層次變化為由強到弱。速度變化較為明顯。前八小節力度為強,強音記號將整首樂曲的感情基調表達出來,第9小節到第24小節為由弱到強,速度慢起漸快描述了岳飛為我們訴說心中苦悶時如哭如訴的語氣。第25小節到第36小節力度層次為由強到弱,速度為由快漸慢為我們引出了主題樂段。
第44小節至第96小節為樂曲主題部分,其力度變化不大,速度為慢板,增強了音樂的訴說性,與下一樂段快板部分的力度與速度做了強弱、快慢的對比。
第97小節至第208小節為樂曲的快板部分,其力度層次為強。力度層次與速度的增強使音樂形象更加生動,將岳飛和將士們在沙場上征戰的場面描繪的淋漓盡致。描繪出了沙場上戰爭的惡劣與環境的殘酷,歌頌了將士們英勇殺敵保家衛國的無畏精神。
第209小節至第250小節為樂曲的慢板,這一部分音樂再現了音樂的主題,力度層次較為平穩,速度相對于主題樂段要更慢一些,從而將岳飛內心活動的用音樂表現出來。
第251小節至第319小節為樂曲中板,其力度變化為由弱漸強,速度為中板漸快再漸慢。這一樂段情感變化為由輕松變為沉重,力度與速度的變化使這種情感的轉變更為自然。
第320小節至第349小節為樂曲的華彩樂段 ,其力度突強突弱,節奏為自由地散板,這一樂段是岳飛情感變化的升華,也將整首樂曲的中心“恨”字體現的淋漓盡致,使整首樂曲的情感推向高潮。
第350小節至377小節為樂曲的結尾,結束樂段開始時力度為中強,最后的結束句力度增強。速度平緩,這一樂段是主題的再現,旋律線起伏較為平緩,這種平靜表現了岳飛對宋代王朝統治者的絕望,對他自己懷才不遇的絕望,這種平靜使人們聽起來更加悲傷。之后結束句力度的增強使人沉浸在這悲痛的情境中久久不能平息,也使人內心為之震撼。
結語
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是一首近現代的古箏作品,它的問世為古箏的創新帶來了新鮮的血液。《臨安遺恨》講述了民族英雄岳飛在宋王朝后期遭奸人所害入獄后內心的情感活動,也將岳飛這一偉大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這首作品的情感大于技巧,要演奏好這部作品,僅僅只有熟練地技巧是遠遠不夠的,要站在作者的立場上,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在每一樂段主人公岳飛的內心活動是什么,演奏時要用怎樣的情感去詮釋這部作品,讓觀眾與你可以產生共鳴。這都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地方。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自1992年問世以來得到了廣大古箏愛好者的強烈追捧,它的成功不僅在于樂曲的技巧的難度與絢麗優美的曲調,更在于這首樂曲的情感表達帶給我們的震撼。這首樂曲通過結構、技法、力度、節奏的變化,使情感層層遞進,為我們展現了民族英雄的光輝形象。《臨安遺恨》更為中西方音樂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斌:彈《臨安遺恨》后之感[J].大眾文藝,2001, (10):34-35.
[2]魏軍:古箏樂曲《臨安遺恨》的英雄情結[J].樂器,2007,(4):38-40.5291D9BB-5F38-45B1-9A71-BC4D1563ACF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