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彬
摘要:“財務共享”理念即為整合、精簡、細化。集團公司對下屬業務同質化企業實施財務共享管理模式,區分財務管理中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工作,一方面將重復的會計核算、報表編制、資金結算、會計檔案管理、財務監督等財務工作標準化、流水化,精簡人員,提高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將更為精強的人力資源投入經營分析、預算管理、稅務管理、風險管控等高附加值的管理會計工作。
關鍵詞:財務共享:高速公路集團公司;思考
隨著G省內高速公路投資建設已接近尾聲,大多數的高速公路企業均已進入營運期,且隸屬于同一高速公路集團公司。高速公路營運企業業務同質化,分布地域覆蓋全省,管理相對分散,管理鏈條偏長,財務數據傳遞滯后,信息共享性較差。基于以上情況,高速公路集團公司可實施財務共享模式,優化財務管理職能,將業務同質化的高速公路營運企業納入財務共享體系,通過重置組織管理架構,梳理業務流程,制定統一標準的會計實務處理制度,再輔以高度集成的財務共享信息平臺,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有效管控經營風險。
一、實施財務共享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明確管理目標
隨著管理會計理念的推行,傳統財務會計的轉型壓力日漸增強。以共享為契機,實施財務集中共享是會計行業的革新,也是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高的機遇。高速公路集團公司實施財務共享管理模式的主要目標有以下幾點。一是縮緊管理鏈條,集中統一業務流程操作標準。二是創新管理模式,將財務管理要求融入業務流程,將會計監督關口提前,并覆蓋業務全過程,促成業財融合。三是規范會計核算標準,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加大會計管控力度。四是推動財務工作轉型,分離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職能,精簡基礎財務業務操作人員,培育管理分析類綜合型財務人力資源,有效降低財務運行成本。
(二)統一思想認識
財務共享體系須由企業整體共同參與、合力創建,不是財務部門獨自建立的。然而大多數人員對財務共享理念缺乏了解,包括各級經營管理層和基層員工,對財務共享管理模式的認識與實際理念有較大的偏差。例如,有的管理層可能認為管理權受到了約束和監控,會對共享管理產生反感情緒,而基層員工則會認為共享后工作量和難度大大增加,這些思想都有可能阻礙共享的進度。為此,企業很有必要加大對財務共享理念的宣傳力度,利用不同的宣傳手段讓全體員工清楚明白財務共享的概念、財務共享的管理目標以及實施財務共享的益處,也可邀請專家或是其他已實施財務共享的企業管理者辦講座。統一企業整體的思想認識,讓財務共享理念如企業文化般滲透至日常工作中,這樣財務共享的管理理念才能開花結果。
(三)管理架構及職責分工
集團公司實施財務共享管理模式,可實施扁平化財務管理,減少財務核算架構層級。集團共享型財務組織架構按職能可分為決策、共享、控制三類。第一類決策機構,是集團的財務管控總部,決策機構統籌集團整體財務管理工作,主要負責集團財務戰略的制定與研究,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統籌資金管理、預算管理、投融資決策、資本運營等。第二類共享機構,是與決策機構同級的會計實務集中處理共享中心,主要負責從傳統財務部門分離出來的財務會計業務,會計核算、報表編制、預算編制與執行、資金結算、會計監督。共享中心重復地處理大量煩瑣的基礎財務業務,這里是全集團的數據處理中心,龐大的數據信息從業務鏈條傳輸至此,經過共享財務人員的標準化加工處理,最終形成同一核算標準的會計信息供全集團高度共享,大大提高了財務決策信息可靠性。第三類控制機構,是項目公司財務組織,履行每個會計主體的財務分析、資產評估、財務初審等管理職能,落實集團財務管控總部的具體措施。項目公司財務組織可查閱所有共享中心輸出的記賬憑證、會計報表、預算執行報表等會計信息,為項目公司的管理決策服務,輔助共享中心與業務端的溝通銜接。項目公司財務組織是鏈接財務共享中心和業務端的“鎖鏈”,發揮著橋梁作用,輔助引導項目公司更順暢地契合共享管理模式,向共享中心反饋業務需求,為優化共享中心操作標準提供一線資訊。
(四)制度保障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實施財務共享管理模式需要量體裁衣,制定適應新形勢的管理制度。第一,實施共享前須梳理范圍內企業的業務流程,重建標準化的業務操作流程,通過業務流程充分展現企業的同質性。同時,制定共享體系下的經濟管理制度,涵括合同管理、人事管理、辦公行政管理、業務實操管理等內容。第二,制定《會計實務操作手冊》《報表編制手冊》《資金結算管理辦法》《稅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管理制度,以統一會計核算標準為基礎,統一收入管理、成本費用管理、發票管理、往來款項管理、投融資核算等操作規范。第三,企業還須建立新模式下的溝通銜接制度,規范從項目公司到共享中心和財務管控總部的工作流程:作流程和互動機制。財務管控總部是集團財務管理和決策的“大腦中樞”,共享中心則是信息處理的“臟腑”,項目公司財務組織則是體系的“五官”,項目公司接收、感知并協調外源信息,共享體系則須要制定信息傳遞和反饋的制度規范,這樣才能保障信息順暢上傳、有效下達。此外,隨著業務的發展,各項流程的標準和規范須不斷地修正,共享制度還應擬定流程、規范和標準的修訂制度,更好地適應萬變的經濟環境和內部管理需求。
(五)信息化保障
集團公司可以現有NC財務系統為依托,開發財務共享集中信息平臺,將資金結算系統、合同管理系統、經營分析系統、OA辦公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業務管理系統等有機整合至共享信息平臺,通過合成編輯的系統語言,實現各信息系統數據的無縫對接。
此外,共享信息平臺還須引入影像系統用于業務與財務銜接的第一關口——票據傳遞。所有財務原始憑證經初審后,由業務人員自行上傳至影像系統,會計核算中的制單、審核、記賬環節均在共享信息平臺完成,形成的原始憑證電子文檔均存儲于影像系統中,財務人員可隨時調閱相應的文檔信息。影像系統有效地破除了財務原始憑證遠程傳遞的困難,可避免實物傳遞的諸多風險,提高了原始憑證信息采集的安全性和及時性。
二、可能存在的問題
財務共享中心人員日復一日機械地重復流水作業,缺少對企業業務的全面認識。
一方面,枯燥乏味地重復單一化工作易使人產生懈怠情緒,導致人員思想波動,進而影響工作穩定性。共享中心需要防范人員思想波動風險,應從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人手,提高員工凝聚力。此外,共享中心還應科學制定人員績效考核制度,真正讓數據說話,讓指標約束行為。
另一方面,共享中心財務人員并不接觸企業的具體業務,僅按內部編制的操作規范進行會汁處理,缺乏對企業經營業務的全面了解,難以輪崗至其他財務職能機構,不利于員工的自身發展,也不符合企業的人才培養政策。為此,企業應合理設計人員培訓和輪崗機制,為企業的培育人才、自如配置人員做好準備。
三、結論
實施財務共享模式的企業將收獲會汁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提升,財務監督職能強化,人力資源配以及成本優化等方面的成效。此外,企業還應注意管理模式變化可能帶來的人員輪崗、績效考核等問題。
一是會計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的雙提升。財務共享管理模式下,財務機構管理層級壓縮,人員配置數量精簡,業務傳遞鏈條縮緊,大大地提高了會計核算效率。共享后的傳統會計業務操作呈現規模化、標準化、流水化的特點,會計核算口徑規范統一,減少人為因素對核算結果的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大幅提升。
二是財務運行成本大幅降低。傳統財務會計從業人員集中至共享中心,工作內容主要為憑證制單、記賬、報表編制等基礎規范工作,在操作標準統一化、作業流水化的模式下,集中工作被充分量化,所需的人員也較集中前大幅減少。共享模式鼓勵更多的財務人員轉型發展,從管理、分析、資產評估、資本運營等方面提升自我素養,為企業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會計服務。
三是財務管控能力更強。綜合型財務人力資源得以釋放、壯大,有助推進財務管控手段的實施。集中會計審核、會計稽核,以業務活動為起點,制定收入業務、成本費用、資產購置、稅務等環節的管控要點,以共享中心的可視化大數據為參考,指導項目公司財務組織更有針對性實施管控措施,有力提高企業的財務管控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碧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本質淺析[J].財務與會計,2017,NO.06: (66).
[2]丁淑芹,崔文斐.大數據視角下實施財務共享服務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7,NO.0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