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軍洪


【摘? 要】所謂“問題驅動”教學法主要是指導學生根據問題尋找方案解決的一種方法,相比較于傳統教學的先理論學習后問題解決正好相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可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性與積極性。而“問題串”則是學生在數學知識或問題的閱讀、分析、探索過程中能夠站在整體角度上質疑,引導學生逐漸攀登,從而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與解決問題。
【關鍵詞】“問題驅動”;高中數學;“問題串”教學
引言
在高中數學中通過建立“問題串”,可幫助學生有條不紊的思考某一學習范圍、概念、問題,極大的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1“問題串”課堂情境的設置與激勵氛圍的形成
1.1開放性與趣味性“問題串”
“問題串”的產生,要求教師在學生實際生活中隱藏,切忌平鋪直敘,在聊天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引出,利用好開放性、趣味性等特點。
問題1:你們知道百歲山礦泉水廣告里隱含的故事嗎?
問題2:那曲線表示什么圖形呢?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情境引入,引起學生的興趣,滲透數學史.
1.2啟發性與延伸性“問題串”
對于高中數學而言,通常具有比較深奧的概念,短時間內很難從字面上理解,而啟發性、延伸性“問題串”的存在有助于學生實現對思維的調理與頭緒的理清,幫助學生對內部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加深印象,然后向學生自身能力實現逐步轉化。通過拋出“問題串”,可更好的啟發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逐步延伸知識。
2“問題串”對思維過程的引導,生動課堂的營造
2.1邏輯性“問題串”
在數學知識中通常擁有一條邏輯主線且十分鮮明,在增加知識聯系性的同時有助于整個數學框架的構建。通過建立邏輯性“問題串”,可幫助學生對其中的邏輯關系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根據學生當下的認知水平,可更好的掌握知識,像破案一樣對數學知識的精髓進行逐步探索。如:關于“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的學習,為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解概念,思維能夠跟隨“問題串”,可以設計如下問題串:
問題1? 判斷下列方程根的個數,并求解。
問題2? 分別作出下列函數的圖形,并思考函數圖象與問題1中方程的根有什么聯系?
問題3? 對于方程與函數是否也有類似的結論呢?
【設計意圖】:問題1與問題2旨在讓學生觀察分析得到方程的根就是對應函數與x軸的交點的橫坐標,從而得到方程實數根與函數圖像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中教師初步提出零點的概念,讓學生理解零點是連接函數與方程的結點.
2.2發散性“問題串”
在學習高中數學知識時,多需要結合幾個相關聯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問題驅動下能夠逐個突破相并列的問題,然后逐一解決問題,更好的理解知識。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設置發散性問題,然后歸結不同的數學現象為一點,能夠突破思維,更好的催化課程。如:在“二面角”學習,教師可有針對性的建立發散性“問題串”,根據問題逐步突破思維。
問題1? 如何求兩條異面直線之間的夾角?
問題2? 如何求線與面之間的夾角?
問題3? 如何將兩個面之間的夾角轉為平面角來進行計算?
問題4? 在刻畫二面角時,如何確定角的頂點和兩條射線?
【設計意圖】通過異面直線夾角、線面角來區分和理解二面角概念,尋求找尋二面角的方法,從而解決問題。
通過建立“問題串”,可學生全面的認識事物,在逐個擊破過程中對一個中心、一個方法進行充分的領域,能夠緊緊抓住中心進行不斷的發散與延伸。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引進“問題串”,有助于教師不斷的激勵學生,引導其能夠實現自我分析、自我思考,對各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全面掌握,然后能夠進行自主延伸、靈活與交錯的應用。
參考文獻
[1]田利劍.基于“問題驅動”的高中數學“問題串”教學[J].數學教學通訊,2015(0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