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伏生
摘 要:如今教育改革正在大力推進,作為即將步入高中的初中生,初中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而其中的物理由于相對抽象,不利于學生理解,再者學生的個人能力不同,從而導致學生逐漸分開層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老師還像以往那樣對學生一視同仁,很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物理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對此,筆者對初中物理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做了探究,并給出了相關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分層次教學;策略探究
物理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在理科中占有極大的比例。但是由于物理知識過于抽象,從而使同學們逐漸分出層次。這就需要老師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身差異,結合相應的教學環境,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次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也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發展,從而使學生逐漸完善自身,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一、對學生合理化分層次,確定教學目標
老師若想對學生進行物理學科的分層次教學,首先需要老師對學生的基礎充分了解,以便老師對每一名學生進行合理化的層次劃分,從而制定每個層次學生應該實現的教學目標。一般情況下是將學生劃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進而設定相應的學習目標,適時增加他們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為初中物理分層次教學打下堅定的基礎。
而若想對學生基礎進行了解,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比如,在講述《電功率》的內容時,可以針對其中的相關公式,相關概念,定義等對同學進行相應的提問,根據他們回答問題的快慢及正確率,老師適時地做出相應的層次劃分,確定相應目標。對于物理基礎薄弱的學生,便需要他們理解電功率的概念,熟悉相應公式,以及相關變量;而對于基礎一般的同學,老師應該讓他們知道相應公式的變化規律,以及影響功率變化的相應條件等等;而基礎較好的同學,老師可以進行相應的知識網絡構建,使學生不斷鞏固基礎,并且適當安排一些較難的題目讓學生進行深入的研究,不斷提升他們的能力。這樣因材施教,為同學們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為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同時老師還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講解,以便學生理解。如,在生活中,電器的串并聯以及相應功率的算法,同時老師還可以講解節約電的相關辦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設立合理的層次問題,調動課堂氣氛
課堂是學生們學習知識點的主要場所,若是死氣沉沉的教學模式,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老師要適當調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興趣,進行課堂互動,多數情況下采用提問的方式,但是也應該注意設立合理的層次化問題,涉及每一名同學,根據每個層次學生的回答掌握學生情況,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活躍,引發他們深入思考。
例如,在講述初中物理《功和機械能》這一章節的內容時,老師可以通過視頻播放關于機器工作或者滑輪種類,這樣首先可以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高漲,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教學內容,同時在課堂上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們適當自由探討,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影響做功的相應條件,同時還可以進行拓展,使學生了解機械能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在講解《杠桿》的相關內容時,老師進行視頻播放,或者進行相關的實驗,講述相關知識,同時老師還可以結合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翹起整個地球”,從力臂、力矩的角度講解杠桿知識從而便于學生理解,老師還可以適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關思考題,將生活現象融入教學,通過類似辦法,逐漸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不斷學習。同時為活躍課堂氣氛,老師還可以利用一些小型物理實驗,如,講述《聲現象》時,老師可以先拿一個音叉進行展示,然后敲擊音叉,產生聲音,在音叉停止震動時,聲音消失,通過實驗,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使學生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了解物理概念,提高學習效率。
三、建立合理的評測機制,促進學生交流
有些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弱,這就需要老師逐步建立合理的評測機制,監督學生不斷提升自我能力,進而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比如,老師適當進行分層次的課后練習,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檢驗老師的教學成果,適當的測試有助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也便于老師進行新階段的分層教學,分別為他們提供相應的試題,不斷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
例如,老師在講述《牛頓第一定律》的相關章節時,老師可以設置相關課后問題,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應該使他們了解相應的概念、比如,在冰壺比賽中,脫手后的冰壺仍然能繼續前進,是因為什么?牛頓第一定律的相關概念,定義?而對于中等學生可以提出牛頓第一定律在現實生活的相關運用?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老師可以提出,牛頓定律的相關發展歷程以及如果沒有相關定律生活將會怎樣?同時老師還可以適當拓展,如,微觀物理學牛頓定律不再適用,是否代表牛頓定律過時?再這樣的問題反饋中,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有了大致的了解,而老師也可以對自己的教學方案進行相應的改進,提升學習效率,進而促使學生不斷進步。在分層次教學中,老師的教學態度上應該一視同仁,教學策略上區別對待。同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結合最近的物理研究,拓展學生的物理常識,如,宇宙學、天體物理、大氣物理,并向學生講述這些物理所涉及的領域,以及如今的研究成果,通過拓展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若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次教學。首先,需要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了解,進行合理的層次劃分;其次,便是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合理地設立相關問題,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建立合理測評機制,設立相應的課后練習,并給予一定的課后指導,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秉奎. 初中物理課堂實施分層次教學途徑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164.
[2]史曉偉. 物理課堂如何實施分層次教學[J/OL].學周刊,2019(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