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大志
摘 要: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有效動力之一,它能讓學生用輕松愉悅的心態來面對數學學習,讓他們主動進行數學知識探究,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關注小學生的興趣點,運用興趣驅動的教學策略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成為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探究的重點之一。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法;教學策略
小學生具有愛玩好動、好奇心重、模仿力和表演欲強的特點,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具有抽象性和嚴密性的學科特點,需要學習很多的定理、公式,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枯燥、沉悶的課堂氣氛,難以引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課堂聽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甚至厭煩數學等情緒,既不利于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也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小學教師在數學授課過程中,要關注到小學生的興趣點,結合學生興趣和教學內容來進行數學授課,以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從而逐步引導學生熱愛數學,學會學習數學,培養數學思維的能力。
一、激發好奇心,引導興趣性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真正開始與世界接觸的時期,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存在好奇心,包括數學。因此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性,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己想要探究“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將好奇心轉變為數學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通過數學故事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熊二想要掰玉米來換桃子,1穗玉米能換2個桃子,它一開始掰了2穗玉米,想要去換桃子,走在路上看到了一片瓜地,一個西瓜能換6個桃子,于是它就把玉米扔了,摘了1個西瓜,熊二有點渴了,想要吃掉一半西瓜,用另一半西瓜去換桃子。吃完一半西瓜之后,熊二又繼續上路了,走在路上它看到了一只小兔子,一只小兔子能換更多的桃子,于是它就把西瓜也扔了,去追兔子。結果兔子很快跑進了樹林里,熊二沒有追上,只能空著手回家了。講完故事后,教師會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這個過程中,熊二所能得到的桃子的數量是怎樣的變化過程。
通過帶有小學生熟悉的卡通人物的數學故事,可以提高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興趣去理清10以內的加減法的運算過程,鍛煉了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滲透了等價轉換的數學理念。
二、及時反饋,增加成就感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從多角度進行評價,及時反饋,采用賞識教育,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發展,比如可以采用分層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學有所得,讓學生有成功的數學體驗,提高學生學習信心。二是對于學生在數學中遇到的困難,要及時給予指導,并照顧到學生的情緒,避免失敗沮喪的情緒體驗。比如在考試結束后,不進行成績排名,以此來避免家長與別人家的孩子比成績,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同時家長和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看到他的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會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是采用適當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生進步的方面要給予鼓勵和贊揚,但是對于學生沒有做好的地方,也要及時給予批評指正。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采取更具有激勵性的評價,比如對于內向的學生,可以給予公開的表揚,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三、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活躍課堂氣氛
為了能夠結合教學內容,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精心進行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在開闊、輕松的課堂中學習,以此來拓展思維,提高數學的學習效率。
比如以游戲法教學策略為例,在學習完“軸對稱”的相關知識后,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理解和鞏固,可以采用改編版的擊鼓傳花游戲:以每個學生為點,然后將全班學生以中間的過道為對稱軸分成對等的兩半,將花放到一個學生手中,然后老師背對學生開始擊鼓、傳花,鼓聲停止時,傳花也就隨之停止,這時拿花的同學要站起來,他的“對稱點”位置的同學也要站起來。采用游戲化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興趣驅動的視角入手來進行教學設計,能夠有效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課堂學習質量和效率,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對今后的數學學習過程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旭蕾. 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調查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9.
[2]肖強. 激發興趣,靈動課堂——興趣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四[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