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嬌
摘 要: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教學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方法途徑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有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促進教學效率地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
所謂“ 自主學習”,主要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習行為始終是學生主動行為,積極獲取新知識與新技能,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形成正確的三觀。 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了當前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課題。 本文謹從學生自主學習動機需求、興趣愛好、方法途徑等幾個方面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希望為業內人士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一、創建和諧的想學習氛圍,激勵學生自信自主學習
新課改注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師生之間平等交流。 學生只有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學習,學生才能更加暢所欲言,才能積極主動學習。 因此,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師生互動,讓學生真正意義上體會到自主學習的快樂。 首先,教師需要尊重學生,認識到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保護學生的童心,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以此激發學生潛能,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其次,教師在授課時,需要采用微笑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 在此情況下,學生更加有自信心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去。 針對學生存在的困難,教師需要給予足夠的鼓勵,幫助學生度過自主學習難題。 最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亮點,一旦學生表現突出,教師需要及時給予相應的表揚,并且給予客觀的評價。 對于一些理解有誤的學生,教師也需要端正自身態度, 選 擇 合 適 的 語 言, 鼓 勵 學 生 參 與 到 學 習 活動中。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改深化實施之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受到廣大師生的高度重視。 要想在課堂教學中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基于這一認識,教師有必要在教學中,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樂于學習。 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根據課堂需求,不斷變換使用教學手段,使得課堂教學趣味性十足,以此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景,主要是教師在授課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并給予解決問題的思路,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探索,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求知欲望。 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落花生》時,教師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所用的寫作手法。 同時,教師需要告知學生寫作手法有那些。 之后由學生自行進行閱讀課文,并結合教師提供的思路,探究出課文所采用的寫作手法,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巧用幽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是否趣味十足,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興趣地提升。 在課堂教學中,一旦教師能夠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消除學生學習疲勞,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地提升,便于學生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活動中,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傳授學生學習方法,保障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是否能夠持續進行下來,除了具備足夠的興趣之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眾所周知,教育不僅僅需要教師傳授基礎知識,還需要傳授學生自主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歸納、分析以及綜合等能力。 教師需要教會學生怎樣預習。 教師需要引導進行課前預習,避免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狀態,有助于培養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能力。 一是幫助學生列預習綱要,教師需要結合課文內容,布置好相應的預習題,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預習,這樣能夠起到導讀導思的作用。 二是找要點,做好筆記。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將課文中的一些要點、難點重點劃出來,并且需要將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記錄,有助于提升聽課的針對性。 三是尋找到新舊知識點的連接點。教師需要教會在預習過程中,復習與鞏固所學知識,并且發現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以此構建自身完整的知識結構。 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落花生》時,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列好預習綱要,緊接著需要幫助學生明確重難點:理解父親 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掌握詳略得當的寫法等。 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由落花生領悟到做人的道理。 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需要帶有目的設置問題,一方面為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另一方面為學生的自主發問起到了一種示范作用。 一是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處于一個平等、自由的環境中,學生才能大膽提出問題。 二是教師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是引導學生提出一些具有質量的問題,并且保證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改要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尤其是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更加需要教師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因此,教師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首先,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保證學生具有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與時間。 學生是否能夠長時間維持學習動機與激情,更加積極自主學習,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 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認知規律,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空間與時間,最大限度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機會。 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重視過程指導。 學生 主 體地 位是否 落 實到實處,直接關系到自主學習是否能夠順利開展。 因此,教師有必要在學生自主學習活動中,支持學生的真實意愿,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查看學生是否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生的創新 精神 與實 踐 能力是否有效提升。 最后,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促進學生堅持自主學習。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一旦受到賞識,將會樹立自信心,也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保證。 因此,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不論學生取得了如何的自主學習成果,也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肯定,并且需要引導學生不斷糾正自身錯誤,進行自我評價,進行自我調節。 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活動中,有效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改的深化實施,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地提升,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需求。 因此,作為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自行歸納、分析知識,以此有效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個人發展。 然而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因素眾多,需要教師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措施加以應對,以此培養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萬泉.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J ] .西部素質教育,2017,(02).
[2]馮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 . 學周刊, 2017 ,( 06 ) .
[3]任艷玲.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J ].赤子,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