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玥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閱讀和書寫是學生的兩種最必要的學習工具,同時也是通往周圍世界的兩個窗口。學生如果沒有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動化地書寫的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樣。”由此可見,閱讀和書寫在學生的學習生涯當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而想要習得這些技能,首先要做的就是識字。本文就如何在小學一二年級段開展識字教學進行了淺要的探析,尋找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階段;低年級學生;漢字學習;識字教學;策略研究
引言:
對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剛剛進入學習生活,還不能完全適應學習的狀態。再加上他們的年齡偏小,比較愛玩,識字的過程又極其枯燥。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識字教學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的。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要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我們應該從孩子們的性格特點出發,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手段和方法,激發其對“漢字”的興趣,使其投入到學習過程當中,認識更多的漢字并能夠應用到閱讀和書寫中。
一、關于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的現狀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階段學生的識字和認字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給低段學生識字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低段學生識字還在存在很多問題。首先,低段學生在學習中,家長付很大責任,但是很多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夠,或者家長文化程度限制,甚至有的孩子還是留守兒童,家長難以給孩子知識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輔導。一部分家長對識字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只停留在“寫了就行,會讀就行”的層面,家長對孩子識字方面的關注度不夠造成了低段學生認字識字量不夠,識字習慣不端正等,學生的學習完全依賴于老師。其次,低段學生知識儲備小,課外閱讀明顯不足,識字與應用缺乏必要聯系,造成“學字不用字”的現象。識字效率低,會讀的字未必會寫;會寫的字未必會讀;會認會寫的字一般會說,而會說的字不一定會寫會認,會寫會讀的字未必會用;鞏固不足,遺忘較快,容易混淆;書寫不規范,錯別字較多;學生學習缺乏興趣,識字寫字的積極性不高,這些現象將嚴重影響學生將來的學習。
二、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策略研究
(一)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識字”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對于一二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要從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出發,同時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設計教學計劃,而興趣作為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來開展教學活動。“社會即學校,生活及教育”。在識字教學當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主動認識看到的漢字。比如說各種標語、商戶招牌、提示牌以及宣傳語等。這樣學生就能夠隨時隨地學習漢字,且能夠養成“見字就認,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并在此過程當中增加自身的漢字積累量。同時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天性愛玩。因此在識字教學活動當中,我們可以根據這一點來展開,把游戲引入到其中。這樣做既能夠使得原先枯燥的漢字教學充滿樂趣,學生愿意參與到其中,教學效果就大大提高了。比如說“漢字連連看”、“猜字謎”以及“編兒歌”等小游戲。最重要的還是要教會學生在具體的語境當中認識生字,理解生字,比如說在學習生字以后,可以對其進行擴展,找一些形近字讓學生學習,并對這些進行組詞、造句。通過這一系列方法,使得學生在枯燥的學習當中發現識字的樂趣,為其閱讀、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重視“朗讀”在識字過程中的作用,讓學生讀準字
在識字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教會學生讀準字音,且對于字音的掌握不僅是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還是他們學習的難點,特別是對于受到了地方語言影響的學生來說,他們有的前、后鼻音不分,有的平、翹舌不分,這些都使得識字教學陷入困境。因此,在識字的教學過程當中,要重視“朗讀”的作用,幫助學生讀準字音,以便更好地掌握漢字。首先,老師在生字教學之前,可以把這些漢字進行分類,再教學生對其認讀,先前鼻音再后鼻音,先平舌再翹舌,這樣做從簡到深、由易到難,學生就能更容易掌握字音。其次,老師可以在學習新課之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他們利用課本上的注音提前認字。而在課堂導入部分,老師可以請同學舉手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聆聽并找出在朗讀過程當中讀錯的地方,同時老師幫忙改正。這樣做學生不僅能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還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并改正。最后就是在漢字當中涉及到很多的多音字,學生對于這些多音字一不小心就會弄混。因此在識字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對此一定要多加重視,引導學生把這些多音字放到具體的句子當中朗讀,感受其真正的含義。總之,“聽、說、讀、寫”作為語文學習的四大基本能力,老師在識字教學當中一定要發揮“讀”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在讀準字音的同時,加深對漢字理解和掌握。
(三)通過識字、練習以及表演的相互結合,提升學習效果
活潑好動是低年級學生的天性,因此在識字教學當中要根據學生這一性格特點為其制造機會,讓其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不斷的練習掌握漢字的字音、字形以及含義,并通過表演來發現其中的樂趣。總的來說就是把識字、練習以及表演相互結合,提升學習效果。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小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能力比較強,對于生字他們一般能夠很快的掌握,但是學得快就會導致忘得快。如果學生不對所學的生字進行復習鞏固,那么就很容易把學到的東西還給老師。在教學當中,老師可以采取不定時檢驗的方式,對學過的漢字進行聽寫,來督促學生進行復習鞏固。同時可以展開“漢字復習課”,老師可以通過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把近期學過的漢字集中到一起放在PPT當中,讓學生進行認讀,并在復習結束之后,通過讀拼音寫詞語、組詞、字詞填空等方式進行練習。而在學習漢字的過程當中,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生字進行表演,充分利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幫助理解、掌握漢字。比如說學習“拿”、“踩”、“碰”等動詞的時候,就可以讓同學做出相應的動作,而這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
三、總結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階段,“識字”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老師要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來展開“識字”教學,并不斷幫助學生進行鞏固,最重要的還是要引導他們掌握學習方法。而學生要在學習過程當中,不斷增加自己漢字的積累量,并應用到閱讀和寫作當中,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總之,老師和學生之間要相互幫助、共同協作,一起探究“識字”的策略和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2]何文勝.從能力訓練角度論中國語文課程教材教法[M],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9年.
[3]李爽.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效率研究[D].寧夏大學,2015(3).
[4]劉振濤.淺談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J].科技創新導報,2014(18).
[5]高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現狀及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