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杭
摘 要:本文對如何提高高校思政實踐教學課程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研究,從多個角度簡要分析了當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有效性弱化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性提出了幾點建議與方法,希望對廣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予一定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性
一、高校思政實踐教學課程現狀分析
高校思政實踐教學課程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那么如何實現思政課由政治理論向社會實踐的有效轉換,同時在實踐之中予以深化,是當下高校思政實踐教學課程所需思考的問題。
(一)思政實踐課程現狀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的實踐教學存在著形式單一、考核體系不健全,實踐活動經費不足和師生安全保障等問題。如何走出傳統枯燥的理論課堂,如何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也成為了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二)實踐課程有效性定位
就高校思政實踐教學課程來說,該如何對其有效性進行判斷?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著不同的判斷標準,有傾向于結果的實用主義,在教學活動之中偏重于幫助學生提升能力,實現課程教學效益的最大化,進而體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但其弊端在于致使教育活動趨于功利。
高校思政課具有理論性強,而實踐較為薄弱的顯著特點,而也正是基于這一特點,對于高校內樂于實踐操作的學生來說往往對于思政課程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觸乃至于排斥,從他們的觀點來看,思政課脫離實踐的特點對于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并無多大作用,其教學活動亦是可有可無。然而,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之下,社會對于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已經愈發迫切。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也談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故而在重視對于學生技術能力培養的同時,亦不可忽視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真正的實現高職院校“三全育人”。
為了解決高校思政課程實踐性薄弱,及其教育方式上的弊端,思政實踐教學課程的作用也就益發凸顯,實踐教學的基本意義在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并鼓勵學生在實踐之中應用知識理論,以此提高高校思政實踐教學課程的有效性。可以這么說,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政教育活動的載體及其教學內容的延展,同時亦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高校思政課程教育有效性的建設之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思政實踐教學課程有效性提升思路
(一)實踐教學主體定位
實踐教學的基本理念在于“以人為本”,在教學活動之中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尊重與肯定,并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以及主觀能動性為主要目的,在教學活動之中實現教學相長、友好交流、和諧互動。對于教師而言,需從實際出發,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分析。“育人”是教育的核心,教師如果不能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又該如何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呢?因而,從這個角度來說,確認實踐教學的主體是提升實踐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二)教學模式革新
最為理想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在于學生的自我啟發、自我認知以及自我完善,并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感。從這一點上來說,在高校思政實踐教學活動之中,應當妥善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活動,努力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在思政教育課程之中融入法律實踐的內容,突出思政實踐教育課程的現實性與法律性,改善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認識,讓學生能夠擺脫課堂教學內容的束縛,積極投身于實踐教學活動之中,從而改善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認識,在提高思政實踐教育課程實效性的同時,使其成為高校學生認識世界、確立正確價值觀念的思想武器,從而促進當代高校學生自身素質修養的提高,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品質。
三、高校思政實踐教學課程考核體系的完善
為突破傳統思政教育過于注重理論考試的弊端,不少教育工作者均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并提出了理論以及實踐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學生不僅要通過理論考試而且必須在實踐教學之中獲得足夠的分數方能通過課程考核。
從實踐效果上來看,這種考核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實踐活動的參與度,但如何確保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考核內容在保持獨特性的情況之下又不失共性,并且讓這種綜合性考核模式能夠起到實效而并非流于形式,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問題。
從筆者的教學經驗來談,認識到可以從兩個方面對這種綜合性考核體系予以完善,首先是教學方法的革新,對高校思政理論教育內容進行劃分,采取專題講授的方式,提高學生對于專題教學內容的熟悉度,并在此基礎之上設置與專題內容相符合的實踐內容,例如演講、辯論、表演等等,同時將上述實踐內容列入思政實踐教育課程的計劃之中,并在日后的實踐活動之中交由學生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實踐項目參與,直至通過實踐內容考核為止。這種方法在保障實踐教學內容趣味性的同時,也使其與理論教學內容的聯系性更加突出,切實提高了思政實踐教學的可行性。
此外,出于確保考核效果方面的考慮,教師應當對學生每一次實踐活動進行記錄與指導,與學生保持較為密切的聯系,以便在進行實踐內容考核的時候,能夠本著客觀、公正、負責的態度給出相應的實踐成績,以此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結束語
綜上,在當前教育背景之下提高高校思政實踐教育課程有效性難以一蹴而就,需要廣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斷投身實踐,總結經驗,交流探討,積極構建出最符合我國高校思政實踐教育課程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曉平,楊皓,李志會.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其疏解[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0):32-34.
[2]陳德燕.基于5W理論的思政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7.
[3]王錫金.運用“服務-學習”模式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性[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3):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