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衛東
摘 要:新課改如火如荼的開展,帶來的課堂教學方式創新,更是教法的不斷更新。不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改的目標要求,也是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手段,應用具有實踐意義的教學方法,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更能夠體現實效性,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個性特色、主動探究、與人合作、勇于創新的素養和精神,本文主要通過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觀念轉變,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用,來不斷打破傳統教學的桎梏,從而在教學方式和途徑的創新中,實現新課改要求的教學目標,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實踐創新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關于激勵、喚醒、鼓舞。”這是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的一句話,從而也能從中對語文教學的意圖可窺一斑。語文是各個學校的一門必修課程,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新課改的浪潮中,需要結合社會需求,結合學生訴求,緊跟步伐,才能夠實現新課改所要求的目標,才能夠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
作為語文教師,要敢于從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走出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所謂糟粕,就是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如對學生的地位角色的認識,必然需要將原來學生被動服從的角色轉變為為學生服務,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人,改變以往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自身還需要提升自我的專業水平和思想認識,既要有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還要有不斷突破狹窄局限的魄力,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陳舊教學方法,不斷創設新時代所需、學生所需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還要認識到,語文教學也是“生活”的教學,不是高高在上脫離土壤,而是要接地氣,回歸社會,回歸生活。以往單一的“填鴨式、灌注式”語文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也無法與新課改的精神理念相契合,勢必需要教師從這一陳舊方式中尋求更新、更科學的教學方法,圍繞學生這一中心做好語文教學的大文章,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通過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浸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并產生積極的合作學習意識,提高自學能力。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主張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同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彼此之間相互交流,使得教學過程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合作建構,從而求得新的發展。因此,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改變陳舊的傳統教學觀念,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地位。彼此之間相互討論和交流,教學過程實現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同時借助合作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建構,從而求得新發展。新時代,有新任務和新挑戰,這對語文教師來說則需要樹立新思想新理念,跟上新課改的腳步,才能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根據學情設計,制定教學方案
在進行教學之前,語文教師需要統籌兼顧,既要做到全面的駕馭,又要針對教材和學生的需要制定教學方案。既要符合生情又要符合學情,客觀分析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發展等本質學情和具體學情,不斷深研教材,按照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整合收集所需資料、設計教學方案,基于學生的學情,不斷突出重點,抓好關鍵點,解決好難點問題,從而避免走進個人的主觀盲目性的誤區。制定教學方案,是考驗一名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觀念的試金石。
三、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興趣
教學形式的具體運用,一方面要從傳統陳舊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摒棄采取我講你聽的灌輸方式,也摒棄將學生作為聽眾的現象。而是要圍繞學生做好文章,提前對教學對象——學生進行摸底,年齡特征,興趣愛好,個性才藝等。當教師將教材與學生的興趣結合在一起,同時輔以新穎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則會事半功倍。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因此,針對現代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借鑒和改裝,搭載現代新型教學方式,如多媒體、微課、翻轉課堂,運用凸顯學生主體的學習方式,如,小組合作學習等。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的引領下,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充分挖掘自我潛能,發揮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從而不斷形成師生、生生、人機等交叉互動的良好局面,合作交流,積極討論,發散思維,開闊思維,有利于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和人文素養,并在充滿濃厚人文氣息的語文課堂中獲得個性的展現和發展。同時,摒棄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構建新穎模式,拓展空間,延伸語文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要高瞻遠矚,從狹小的課堂放飛學生的思維,啟迪他們智慧的火花。課堂不一定整齊劃一,規規矩矩,而是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動靜結合,讓課堂成為思維的交匯處,疑問的聚焦點,不斷呈現亮點,從而讓教學推陳出新。也就是說,將一些小競賽、小擂臺、小討論置于大課堂中。作為一種調劑和檢驗、鞏固學生學習的載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角色,讓他們也做課堂的小主人,學會組織,學會管理,學會自主學習。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不斷調動學生的整體感知,并對語文課本上的重心進行局部解讀,深入探究,靈活運用知識遷移,深化認識,成功構建知識體系。
此外,在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反饋,通過收集整理真實的課后反饋信息,來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糾正一些錯誤認知,并對一些做法不成熟,經驗不豐富的地方進行彌補和改善,重新擬定方案,并且運用于課堂之中,力求達到高效,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和飛躍的新課改,同樣需要一個過程,才能夠達到目標。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與時俱進轉換理念,結合具體學情、生情制定教學方案,不斷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與時代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