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欣
摘 要:湘西是一方美麗且神秘的土地,民族風情,文化薈萃,讓這一方土地在幾千年的悠悠歲月中愈發的厚重愈發的迷人。儺舞文化從遠古開始興起,從最初的祭祀演變為如今的一種獨具特色的舞蹈,在朝代更替時光交疊之中孕育出了多種多樣的技巧和形式。湘西儺舞是少數民族藝術的縮影,來自民間傳統并且生生不息,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也有著深遠的內涵。本文就湘西儺舞的藝術價值進行淺要分析。
關鍵詞:湘西儺舞;儺文化;文化內涵;藝術價值
湘西這片土地,有著獨一無二的民族精神,也有著美麗且神秘的文化內涵。儺文化隨著漫長時間的演變和更迭,在形式上更加的豐富多彩,在內涵上更加的純粹統一。湘西儺舞在戰國時期就開始興起,本源由圖騰信仰而生,與上古氏族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發揮著祭祀、驅鬼等多種功能。湘西儺舞具有典型且濃厚的地域色彩,也具有鮮明充滿魅力的藝術內涵,對湘西的歷史,人們的精神等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
一、湘西儺舞的主要藝術特征
(一)將人體擬態作為舞蹈語言,展示湘西文化
在遠古時期,湘西地處偏僻,人們的思想水平普遍處在一個比較低級的階段,思維邏輯也因此而受到限制。那個時候的先民還尚不能夠掌握和運用更高級的語言,自然也沒有能夠用來記錄發展中各項活動的文字。因此,人體擬態的衍生對湘西先民的生活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義,先民們將情感和想要表達的內容融于肢體動作之中,讓表達生動化,讓交流形象化,以便于更好的傳遞自身的想法和思維。在湘西先民的生活中,這種人體擬態的方式在祭祀活動中有著格外重要的體現,與此同時還能夠將動植物的生命特征趨近于完美的詮釋出來。例如,在苗族的儺愿舞中,就能夠很好的觀察到人體擬態這一行為方式。《扮仙鳳娘》中就充分體現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動,苗族的纖纖女子,將梳發、凈臉、抹身、拭腳、著衣、戴襪等日常活動轉變成舞蹈語言,利用人體擬態充分展示了苗族的生活[1]。由此可見,湘西儺舞中的人體擬態蘊含著豐富的湘西文化。來自于湘西先民的對生活、對社會、對自然的認真觀察和深入思考。
(二)通過敘事結構展示湘西精神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都有著這樣的想法,認為中國沒有舞劇,但其實不然,儺舞早就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向人們展示出了“舞劇”這種形式。很長一段時間里,湘西因為地處偏僻都處于一個無字的時代,交流和溝通受到阻礙,生活中的各方各面也得不到有力的發展。那個時候,湘西儺舞因為其強烈的敘事性而廣受先民的喜愛。湘西儺舞一直在演變,一直在創造,通過舞蹈語言,以敘事的形式,去記錄已經真實發生過的種種事情,使歷史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得以保存。這種強烈的敘事特征促使湘西儺舞在時間的洪流之中還能夠不斷的發展和傳承,并且歷經多種演變仍舊生生不息,散發著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在湘西儺舞中,既有大量的先民的生活活動,又記錄了很多重大事項,對后人追溯探討詳細精神有著極重要的作用[2]。例如,在湘西儺舞《鼓瓢舞》中,正式記錄了當年的一場大洪災,主要展現了在這樣一場重大的自然災害中存活的人類,以及他們后代的繁衍,將這一事件具體成舞蹈語言,就有了扣人心弦的舞蹈作品。
二、湘西儺舞的主要藝術價值
(一)通過歷史遺留,研究湘西儺舞的藝術價值
湘西儺舞存在著鮮明的特征,從地域到民族,從藝術到文化,在幾千年的演變和傳承中記錄和保留了大量的歷史信息。通過對湘西儺舞的觀察和研究,我們能夠深入的了解到我國舞蹈的演化進程,能夠加深對宗教的了解,能夠深刻體會到民族形成的整個過程。獨具特色的文明,湘西儺舞中蘊含著大量的歷史遺存,通過原始的質樸的甚至是蒙昧的舞蹈語言向人們展示出湘西世代傳承的文化和精神。在湘西這一片厚重又獨特的土壤之上,通過儺舞這種方式,鮮明了先民的人文主義精神,深刻了地域的內涵精神,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二)通過自然生活,研究湘西儺舞的藝術價值
在戰國時期,湘西儺舞開始初見苗頭并且迅速興起,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內容和文化內涵。不僅僅是在宗教,或者是祭祀活動中發揮作用,更能夠體現出先民與自然的關系。從最開始的無知和愚昧狀態,漸漸的去了解自然,去認識自然,去融入自然,到最后改造自然,這是湘西先民成長的路徑,也是湘西文化的具體體現。我們能夠在湘西儺舞中窺見先民的生產生活,也能夠通過儺舞直面先民們的戰爭場景,在這其中,體現出了先民們的智慧,也體現出了先民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3]。從古到今,從湘西儺舞興起到如今的傳承和創新,始終是當地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廣泛流傳,因此,湘西儺舞對于了解先人的生活軌跡,追懷盛大不衰的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三)通過民間文化,研究湘西儺舞的藝術價值
湘西儺舞因宗教和祭祀而存在,卻在漫長的演變中有了越來越豐富的形式,有了越來越厚重的內涵。走進湘西儺舞,會緊緊的被人文色彩所包圍,會進一步了解湘西人們的生活情趣。湘西儺舞中除了蘊含著大量的以娛神題材而存在的作品以外,還有著先民與天地作斗爭,創造、建立并發展美好生活的主題作品。通過儺舞這種受到人們廣泛喜愛的形式,傳承湘西先民艱苦奮斗、不屈不撓、追求美好生活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隨著時間的交替,儺舞一直不斷地發展,娛人性漸漸增強,與觀眾建立情感連接,與藝術產生精神共鳴,藝術價值在形式與精神之間體現的淋漓盡致。
三、結束語
崇神信巫是戰國時期湘西人們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湘西儺舞正是基于此而形成并且發展到如今的舞蹈形式。湘西儺舞承載了幾千年來滄桑又厚重的精神文化,蘊含了深刻的宗教信仰,也體現出了湘西人們對于藝術的審美觀念。湘西儺舞經過漫長的形成和發展,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藝術特征,蘊含了風格鮮明的藝術價值,是我國藝術文化體系中濃墨又重彩的一筆,散發著無限的生機與魅力。
參考文獻:
[1] 譚建斌. 湘西苗族儺舞文化的現狀及發展[J]. 黃河之聲,2017(12):114-115.
[2] 林靜,肖綺柔. 涿鹿之戰:湘西儺舞的歷史文化印記[J].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1):170-172.
[3] 翁建敏,石力. 湖南湘西苗族儺文化研究——“還儺愿”儀式調查研究[J]. 文化學刊,2016(12):56-59,共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