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為成 曹曉旭
◆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青年女教師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群體。但因“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及受自身特質影響,青年女教師的職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本文從高校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現狀出發,結合高校婦聯在推動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婦聯為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的對策,為新時代高校婦聯服務青年女教師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高校婦聯;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
一、引言
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實施方案》指導思想,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職業教育重要性日漸凸顯。隨著高職教育規模的擴大,高職院校成為人力資源強國的助推器,青年教師肩負起更多教書育人的職責,其中青年女教師更是支撐高職一線教育工作的重要群體。然而受現實及群體自身特質的制約,青年女教師的職業發展前景困難重重,文章結合相關調研就高校婦聯推動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提出建議對策。
二、高校女教師職業發展現狀
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高校教學教育的質量,雖然近些年高校加強了青年女教師的培養力度,提升了青年女教師的職業能力,拓寬了青年女教師的晉升空間,但從青年女教師的實際職業發展的現狀看,仍存在以下困擾①。
(一)受自身特質限制,女教師職業發展動力不足
女性的主體意識給女性提供了追求獨立自主的動力,解放了女性的能動性和創造力②。新時期中國女性地位不斷提高,但主體意識薄弱仍然阻礙著青年女教師的職業發展。一部分女教師仍深受我國男尊女卑文化影響,在與男教師進行競爭時,潛意識進行自我否定,喪失發展動力。
(二)受高校環境約束,女教師職業發展規劃不清
教學和科研是高校教師應當承擔的兩大基本職能,其中教學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石,然而隨著科研在評估高校質量所占比重的加大,使得大多數高校在評價教師價值時也傾向于個人的科研能力。但大部分青年女教師工作重心在教學而非科研,直接導致青年女教師在學校處于劣勢低位,導致青年女教師對職業前景缺乏信心。
(三)受社會壓力制約,女教師職業發展機遇不等
自女性更多參與社會活動后,多重角色沖突就成了這個群體難解的矛盾。青年女教師面臨來自生活、工作的雙重壓力:一是對結婚生子的人生選擇,二是處理高節奏、高競爭、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對比兩性在孝敬父母、照顧家庭和撫養孩子過程中所要承擔的責任,女性所付出的精力普遍高于男性。這些源于社會的壓力得不到及時宣泄,導致青年女教師錯失職業發展機遇。
三、高校婦聯在推動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定位不準,職能尚不清晰
高校婦聯的工作職能存在與其他管理職能相互重疊的現象,其在高校內的定位尚不清晰。例如婦聯組織開展的日常活動,都以女教師業余興趣為出發點,專題講座、主題交流會等,都可由人事部門或工會來替代。正是這種職能的重疊,造成婦聯不能及時了解女教師職業發展訴求,對其職業發展培養相對滯后,特別在溝通、維權、民主管理等方面,由于婦聯組織是婦女群眾聯合發起的、以代表和維護婦女群眾利益為旨歸的具有婦情表達與反饋職能的中介組織,不具有黨政部門的法定職權③,所以婦聯工作常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只能停留于表面。
(二)渠道不暢,溝通有待完善
由于婦聯與女教師間有效溝通渠道不暢,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青年女教師在遇到困難時,很少向婦聯尋求幫助,或本該上傳下達的信息常處于半邊緣化狀態,婦聯組織不了解女教師群體的需求,青年女教師也難以向婦聯組織表達需求,導致婦聯沒能與青年女教師建立良性互動,及時為她們排憂解難。同時,高校婦聯常與其他同類職能部門合署辦公,對自身特定的職責功能沒有進行有效宣傳,在服務群體間缺乏威信及影響力。
(三)了解不深,脫離群體需求
當前,婦聯工作側重于維護青年女教師政治經濟合法權益,對其職業發展權益的重視程度不高④。因而導致青年女教師學習培訓、提拔晉升、教學科研等方面權利的實現受到阻礙,歸因在于高校婦聯對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不夠重視,也未從她們的真正需求出發,過分依賴教務、人事等職能部門出面解決問題,與青年女教師基本需求脫節。
(四)隊伍不精,機構需要加固
高校婦聯組織機構建設基礎薄弱,隊伍層次零散,大多數為兼職成員,專職專業干部嚴重匱乏;也沒有相關考核指標約束,組織成員在完成本職工作后,幾乎沒有更多精力關注、拓展婦聯相關業務學習,實踐工作經驗又相對較少,導致青年女教師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四、高校婦聯推動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的對策
高校青年女教師的職業發展既依托教師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高校完善相關制度加以保障。高校婦聯是維護本校女性教職工及其子女權益的重要群團組織,是女教師最根本利益的代表。為做好新時期高校青年女教師的思想工作,引導帶領其積極健康地生活和工作,筆者總結幾點高校婦聯推動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的建議對策。
(一)重新定位,明確高校婦聯職能
婦聯組織作為黨的婦女群眾工作機構,是黨開展婦女群眾工作的重要幫手,是與婦女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組織,其職能作用的發揮程度關系到婦女工作的成效。高校婦聯應定期召集青年女教師代表開展座談會,調研青年女教師群體實際需求,深度了解青年女教師的思想動態,在此基礎上詳細分析其面臨的實際困難,定期向學校黨委反饋,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真正代表青年女教師參與學校民主管理。
(二)完善制度,構建權益保障體系
高校婦聯要根據青年女教師特殊性,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構建針對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的保障體系。一是完善組織建設,發揮婦聯職能,與教務、人事等聯動,全方位了解青年女教師的需求,為青年女教師創造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二是細化制度管理,針對青年女教師的生理、心理特點開展定向服務,在為青年女教師提供職業發展服務時,兼顧考慮其婚戀家庭問題,促進青年女教師的綜合發展;三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將部分服務項目、功能轉移到網絡平臺,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打通婦聯與青年女教師實時對話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婦聯與青年女教師間信息互通,實現線上線下服務機制的有效聯動。
(三)文化引領,提升教師職業滿足
青年女教師是高校發展的生力軍,使其獲得職業成就感與幸福感是高校婦聯工作的內容之一。第一,婦聯應提倡營造尊重女性,實現男女平等的治學氛圍。引導支持青年女教師在高質量發展中各顯英姿、在決勝全面小康中各展所長、在創新社會治理中各盡其責、在弘揚文明新風中各美其美。第二,婦聯應定期開展身心健康的摸底排查,著眼于青年女教師所盼所求,為青年女教師體面勞動、幸福生活、全面發展營造更好環境、提供更好保障。第三,婦聯可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有利于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的學術氛圍。創新多崗位、跨學科、互動強的學術共同體。通過相對輕松、民主的氛圍進行頭腦風暴,最終實現以職業發展為引導的朋輩式學習新模式,激發青年女教師的創新能力。
(四)順應時代,創建新型婦聯組織
一是合理優化婦聯干部隊伍,針對崗位需求招賢納士,把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骨干力量,優化婦聯整體工作水平,順應時代需求打造創新型婦聯。二是根據可能面臨的問題,制定婦聯干部培訓計劃,提升婦聯隊伍整體素質,激發婦聯隊伍活力。三是從單一的政治性群團組織轉型為服務型組織,把青年女教師實際需求作為工作出發點,本著公益性、普惠性原則,融入青年女教師群體,充分激發其內在源動力,培養青年女教師自尊心、自信心,助推其健康發展。
五、結語
新思想指引新航程,新時代呼喚新作為。高校婦聯應秉持精準、高效、系統的服務理念,暢通溝通渠道,發揮群團組織職能,才能把培養和推動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工作落到實處,推動青年女教師的全面成長。
注釋
①涂娟.高職院校青年女教師專業發展困境與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8(9).
②趙媛媛.高校青年女教師職業發展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9.
③李乾坤.婦聯參與社會治理的歷史進程及經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
④王黎明.高校工會推動青年教師發展的現狀及策略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9(16)
作者簡介
曹為成,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職工思想教育。
曹曉旭,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