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榮
摘要:當前高校正在推進教學改革創新,美術作為高校學生藝術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良好的美術教育,不僅優化教學機制,更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藝術審美。因此,創新教學理念,樹立學生為本的基礎性教學思維,將讓高校美術教學創新尋找到合適的“突破口”和創新點,通過集中優化教學體系,實現高校美術專業的最佳教學革新。本文擬從高校美術專業以生為本的具體要求分析入手,著重探究以生為本視域下做好高校美術專業教學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以生為本視域;高等院校;美術專業;教學反思
結合美術教育的特殊性來說,本質就在于強調和突出學生品味美和理性審美的情緒理念,積極鼓勵學生深化美學價值體驗,實現美術教育的本質化創新。因此,在當前高校美術專業教學創新時,應該注重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注重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創造性和參與熱情,讓美術教學真正呈現積極、趣味多樣的課堂形態。
一、高校美術專業以生為本的具體要求分析
對于美術教育來說,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其中既要有相關美術教學理念做鋪墊,也需要以實踐參與和具體操作來綜合實施,因此,在新的美術課程改革中,亟待樹立學生為本的全新課堂模式,尤其是需要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推進美術教學革新。在引導學生對美術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感知的前提下,選擇不同的美術作品,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進行切合實際的教學理解與技巧認知。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打造立體化課堂
對于高校美術教學來說,老師自身的任務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逐漸從傳統的單一知識教學升級為以教學啟迪為主,技巧學習為輔的全新學習體系,從思想內涵上意識到美術教學的核心在于實施“以生為本”,進而在美術課堂上,結合學生的綜合特點,開展適應全新教學形式的創新性、立體化美術教學。在開展高校美術教學時,老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核心,聚焦學生學習興趣,堅持教學自省,從學生興趣、訴求出發,以全方位視角,打造多樣化、立體化的美術教學課堂。同時,老師也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逐漸從傳統的知識講述轉變為學習引導和啟發,使美術教學的知識內容和經驗信息,轉化成為能夠被學生積極利用的學習資源。
(二)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設置層次化課堂
與其他課程不同,不同學生針對同樣的美術教學內容也有著自身不同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藝術創作天賦、興趣等等都存在差異。因此,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實施學生為本,實際上就是通過對學生基本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基本愛好,制定符合學生需求,滿足學生多樣化需要的美術教學方案,通過為每一個學生尋找到學習的空間與創作的環境,實現美術教學創新與學生個性化培養的“有效銜接”。
二、以生為本視域下高校美術專業教學實踐策略
高校美術教學要針對全新教學問題,注重解放教學思想,打破舊的教學模式,在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實現美術教學的全面創新。
(一)以學生審美個性為基本,創新美術教學
當前教學創新進程中,極其重視打造學生為主的全新課堂形態。傳統美術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人才培養的綜合要求。因此,在綜合融入學生藝術審美個性的基礎上,立足新的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激發學生的創造積極性。從而將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轉化升級為具體的教學動機,通過打造參與性、互動性教學模式,讓學生對美術教學的藝術內涵與人文內涵等等,形成基于學生自身藝術素養基礎上的全面、合理理解,真正實現高校美術教學的最佳效果。
(二)以解放學生創作思維為根本,打造立體化教學體系
以生為本的全新理念為當前優化高校美術專業學生的藝術審美水平提供了全新研究視角,也為當前美術教學的真正創新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對于美術教學機制全面優化這一客觀現實來說,想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除了要注重在美術課堂、課下實施合理的引導與理性教育,更多需要賦予學生靈活的創造思維,讓學生將美術素材積累和創作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過構建靈活多樣的創作模式,使高校學生的美術創作水平實現真正提升。因此,立足學生藝術審美水平實際,打造有特色、有內涵,能夠滿足學生全面成長和美術學習需求的立體化教學機制。
三、結語
在實施以生為本的教學視域下,除了要注重豐富美術教學的素材內容,也要注重轉化美術教學的實施形式,構造全新的美術教學模式,特別要注重從學生興趣出發,詮釋全新的美術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參與美術教學活動時,品讀到除了美術創作的人文內涵與新的藝術形象。
參考文獻:
[1]張兵.“以生為本”視域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 (02):109-110.
[2] 張琳,楊鑫 . “以生為本”教育理念下我國大學章程關于學生權利的實現機制研究——以教育部核準的113部大學章程文本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 (04):18-21.
[3]錢正健.讓創造之花激情綻放——試析初中美術課堂以生為本幸福課堂的構建[J].中學課程資源,2014 (3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