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巖
摘要:現階段,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移動通信技術和移動終端也隨之而飛速發展。我國傳統媒體的傳播介質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過去的傳播介質一般就是我們熟知的電視、報紙等等。而現在的智能手機可以承載文字、音頻、視頻傳播的所有內容,集所有的于一端。媒體中的核心點就是有聲語言,不管其介質如何改變,其地位在大眾的心理是一成不變的。而新聞主播承載著重要的使命,要積極主動地創新自身的語言樣式,堅持堅守陣地,在媒體大軍前響亮發聲,通過聲音震撼人心。
關鍵詞:新聞播音;媒體融合;傳播語境;創新路徑
如今媒體融合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在全國各地普遍展開,其實媒體融合就是多種媒介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并不局限于過去傳統的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媒體融合實際就是傳播形式和傳播技術的相互貫通。所以,新時代背景下,新聞播音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不斷創新和完善自己。
一、堅持鍛煉業務,讓規范的有聲語言參與到生活中
有聲語言的形式可以千千萬萬種,但是形式是由內容決定的,只有合適的變現形式才可以呈現給大家。每天固定時間的早間新聞和晚間的新聞聯播,其規范的語言風格已經被十三億國民所了解,每天準時準點的收看已經是生活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就是有聲語言的獨特魅力[1]。
嚴謹規范的語言可以給人以信賴感和安全感。在大部分公共場所我們都可以聽到廣播,雖然廣播的方式和內容基本不變,但是大眾已經習慣了這種廣播聲音,它代表著一種秩序,維護的是人民群眾的利益。很多媒體新聞節目其功能和公共廣播是一樣的。所以,不管新聞播音怎么改革創新,其不變的宗旨就是傳承老一輩的語言風格,要做到一如既往的規范和嚴謹。新時代背景下,新聞播音員要與時俱進形成獨特的風格,還要守住輿論陣地,將優秀的藝術成果傳承下去。
現在的媒體形式多樣化,語言也是天花亂墜極其容易給大眾帶來誤導,混淆視聽。從規范語言文字來看,新聞主播是推廣普通話的核心力量,因此要不斷鍛煉業務,將點擊率等指標穩步的解放出來。讓新聞播音在媒體融合的大軍中,站穩腳步,用其自身的優勢感染大眾,從而振興我國的中華文化[2]。
二、把握融媒體時代的節奏,增強用戶思維
融媒體時代的受眾心理呈現出新的特征,大眾已經逐漸習慣使用短平快的產品,比如目前我們們常見的抖音視頻、喜馬拉雅、騰訊小視頻等等,給新聞播音帶來了新的課題。新聞稿件不一定要限制的特別短,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快,那就是片面的處理手法只是為了迎合快節奏。新聞播音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僅要迎合用戶的思想還要尊重規范紀律,在播音時突出重點內容,將語義表達出來,這樣播出的節奏感控制的更加自然。
我國的民生類新聞播報中,往往有點太側重于重點,這樣反而讓受眾摸不到重點。這時候就要用用戶思維去把握核心內容。往往播報的稿件其實意思不是很復雜,但是其涵蓋的內容要素較多,如果在播報過程中,把每一個句子都重點播報的話,觀眾根本不會有印象,只會一聽而過。廣播新聞節目一般是收聽的情況比較多,播音時要抓住重點中的核心內容,這樣的處理可以起到強調的效果。就比如一些小標題,往往彈出的幾個關鍵詞就可以引起足夠的關注度。但是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新聞主播都要按照標題黨來播報,要學會樹立標題意識,讓內容豐富起來[3]。
三、通過有溫度的聲音傳播正能量
由于當代社會的信息量太大,而且版面和時間段都是有限的,所以每一個新聞稿都是精縮版。比如說一篇長篇新聞稿,如何將內容詮釋的淋漓盡致,還要有較好的效果,這就是融媒時代的發展方向,媒體人要把握新聞的每一個細節,用最精煉的語言講述更多的內容。
很多新聞消息表面看是一個普通的工作動態,但是實際代表的是政府工作的開展。很多消息在播放的時候,大眾可以根據相關數據感受到工作的進展程度,再根據新聞的點綴,很多報道可以振奮人心,給大家帶來信心和決心。
新聞的不可替代主要是因為其真實性,溫度是主播的內心情懷,在眾多的稿件之中,播讀準確是基礎,還要深度挖掘其深意,在融媒時代傳播正能量。
四、融媒體下的新聞信息傳播
新聞追求的是真實性和實效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各樣的新聞都隨時隨地的發生,新聞信息的傳播方式和渠道也越來越多樣化。所以融媒體發展勢在必行,多種媒體統一發力,將新聞信息的傳播達到高速、范圍廣、交互性強等趨勢。比如突發事件,現在不再局限于電視廣播傳播,互聯網等多媒體速度要更快,很多大眾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方式將新聞第一手信息傳播到網上。但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所以要主張新聞媒體形成正能量的輿論導向,新聞媒體人需要大力改善新聞傳播的速度和效率,新聞主播也要在日益變化的媒體環境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增強自身和人民群眾的互動性,從而提高新聞的傳播速度。
五、總結
融媒體時代下,新聞播音尤為重要。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對新聞主播以及新聞行業的要求也隨之而提高。新時代背景下的新聞播音員,不僅僅只停留在只會播音的階段,應該了解新聞稿件的背景,在播報過程中添加自己的感情色彩,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按照稿件進行硬性播報。只有全面掌握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才能在融媒體時代找到自己準確的職業定位,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參考文獻:
[1]馮莉,丁柏銓.以媒介融合之力,提升主流媒體輿論引導水平——以人民日報、新華報業、上海報業2019年全國兩會報道為例[J].傳媒觀察,2019(04):10-17.
[2]盧長春,劉瑩瑩.人工智能融入兩會報道:產品創新、技術應用與功能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9,5(01):1-3+28.
[3]吳斌.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面臨的挑戰與發展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