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暉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多樣化背景;學生;個性化;培養策略
一、引言
結合當前初中體育教學改革中,要在適應學生成長訴求前提下,豐富教學元素,樹立學生個性化成長的理念思維,使學生實現從體育技能到運動習慣、精神理念的全面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多樣化是從學生成長訴求和教學規律等出發的教學特點,其中包含了體育學科的本質特點,同時也符合初中學生的成長規律。
二、初中體育教學多樣化背景分析
多樣性是中學生培養活動的重要特征,也是學生全面成長的基礎前提。體育教學需要學生投入相應精力和體能,所以,學生的基礎素質狀況對教學實施有著“導向性”影響。學生不同的體能素質狀況決定了學生的課堂表現。因此,科學的教學方案,應該與學生的體能素質實際、興趣實際等因素相匹配,制定多樣化教學機制和考核體系,助力教學創新。
此外,體育運動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各種類型的體育運動,即使將這些運動進行類型劃分,依舊有多種類型。所以,多樣化是初中體育教學的天然屬性。在初中體育教學時,一個學期或者學年往往需要教授多個運動項目,因此,不拘泥于某一種教學形式,構建形式多樣、內容多類的教學模式,就成為確保體育教學實現理想效果的關鍵內容[1]。
總之,初中體育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是立足學生實際和教學規律的必然選擇,也是推進教學改革取得實效的核心要素。多樣化教學對應的是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通過立足學生成長實際,制定相對應的教學方案,讓學生的個性化興趣得到有效滿足,使學生的體育技能得到真正提升,并且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三、初中體育教學多樣化背景下學生個性化培養策略
立足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推進課程改革,既是從學生成長規律出發的基礎要求,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保障。結合初中體育教學實際看,教學活動應該堅持學生為本的核心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融入學生興趣,立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實現最佳教學。
(一)從學生個性化特征出發,制定差異化教學方案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受基礎條件影響,存在體能素質、參與熱情、項目愛好等多種差異。傳統體育教學方案大多未能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和不同差異,選擇合理的方案內容。實際上,體育學科對學生實際素質要求較高,只有教學方案與學生相匹配,才有可能實現教學價值。當學生實際與教學方案不符時,不僅很難保證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甚至還有可能使學生出現意外傷害現象。因此,要結合學生的體能素質狀況和客觀成績,對學生進行層次性劃分,針對具體劃分的結果,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適時調整教學方案。圍繞這一結果,制定面向所有學生的差異化教學方案與考核體系[2]。
(二)從學生多樣性需求出發,制定層次化教學體系
體育項目類型多樣,不同項目帶給學生的體驗與樂趣,也不相同。實踐證明,學生不同對體育項目的情感認知,也存在相關差異。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班”設置,嘗試開設“興趣班”,讓學生多樣性體育學習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從學生多樣性需求出發,綜合分析學生的運動喜好,制定針對性教學方案。此外,在不同體育項目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素質狀況,分類型設置教學方案與考核目標,通過制定差異化、層次化的教學體系,讓不同學生都能在體育學習中得到屬于自己的“獲得感”[3]。
(三)從學生成長性角度出發,預留學生發展空間
中學階段學生成長速度快,在學生個性化培養時,應該立足學生成長特性,為學生預留應有的成長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之外,通過自發探究、主動實踐,養成主動鍛煉的習慣。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時,除了培養學生掌握應有的技能與體育知識外,也要讓學生形成主動鍛煉意識。客觀上看,體育課堂的時間與教學容量相對有限,因此,要為學生預留主動學習的空間與氛圍,讓學生能夠從自身的興趣出發,主動實踐,積極嘗試,從而有效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當然,在為學生預留發展空間時,也不能過于盲目。老師要發揮自身指導作用,為學生成長搭建平臺,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助力學生自我成長、個性成長。
四、結語
體育教學是一門實踐性與協同性并重的教學活動,在該教學活動全面創新與本質優化背景下,需要將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從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多樣化課堂表現出發,立足學生培養規律,科學利用多種教學方法與資源,對現行教學機制進行深度變革,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體育課堂之中,也為學生表達自己個性化訴求提供機會,通過引導學生相互合作,使學生真正實現身心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文清.淺議初中體育教學的多樣化教育模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 (07):18-19.
[2]甘金梅.小學體育教學中多樣化評價的設計與意義[J].讀與寫(上,下旬),2017 (10):119-120.
[3]宋龍飛.體育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提高中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策略研究[J].體育師友,2018 (08):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