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宇
關鍵詞:體育課程;學前教育;特色構建
一、學前教育特色體育課程的相關介紹
(一)學前教育特色體育課程的發展背景
高等院校學生的體育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構成,對高等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起著深遠的影響,但我國部分高等院校并沒有重視到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在體育課程的構建與展開中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漏洞,并沒有一套完整的指導體系幫助高等院校進行學前教育體育課程的構建,教學內容空洞,缺乏針對性,以及相關體系不完善等都在制約著學前教育體育課程的發展。
(二)學前教育特色體育課程的構建方向
高等院校的學前教育特色體育課程“百廢待興”,對學前教育特色體育課程進行優化,擺正指導理念,強化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完善相關體系以及加強體育課程教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當下各大高等院校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三)構建學前教育特色體育課程的必要性
第一是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培養良好品質,謀求身心健康,而體育課程在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方面有著很強的促進性作用。體育課程不僅能夠讓學生鍛煉身體、促進體格的發育、幫助身體各項機能的完善,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的性格,還有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第二是能夠促進國家的全面發展。“少年強則國強”,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學生整體素質水平的高低是經濟發展與建設的決定性因素。學前教育成功,則能為國家培育出一批批優質人才、棟梁,體育課程成功,能夠改善我國的健康水平,從長遠來看,更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需要。
二、當前學前教育體育課程構建存在的問題
(一)構建體育課程的指導理念存在偏差
指導理念是構建體育課程的基礎,具有區域性與概括性,以及一定的客觀性與邏輯性。構建體育課程的指導理念則是指對課程內容、授課方式等方面進行統一指導,簡單來講就是“同化”體育課程的構建。當下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是將體育課程當作“必修課”,學生是以完成課時取得學分的模式參加體育課程,學生參加體育課程較為被動,長此以往,消磨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二)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
上文了解到當下各個高等院校的體育課程多是作為“必修課”展開,大多學生并不是自愿參與體育課程。雖然很多高等院校意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并付諸行動,但也僅是對教學方式進行革新,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并沒有進行太大變動,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僅局限于滿足學生鍛煉的需求,并不能發揮出學前教育的真正作用。
(三)體育課程教學人才短缺
就目前全國數據來看,高等院校構建體育師資隊伍的現狀是師資短缺。體育課程教學人才短缺是制約體育課程構建的根本性因素。很多時候會出現教師“代課”,而“代課”并非體育專業教師的情況,非體育專業教師并沒有相關的基礎知識以及體育技巧,因此非體育專業教師“代課”多為學生自由活動,導致體育課程隨意話,使學前教育體育課程成“空話”。
三、強化不足之處的有效建議以及具體措施
有效建議:首先是要變更指導理念,摒棄傳統為了“學分”而開展體育課程的理念,要讓學生從“被動”轉“主動”,明確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其次是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創新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與延伸,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參與體育課程;強化體育教學師資隊伍,唯有提高師資力量,才能保證體育課程的有效開展,為體育課程的構建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具體措施:日常可以加強體育鍛煉的宣傳力度,積極開設興趣班,興辦社團例如:民族體育社與體育游戲社;優化教學內容,選擇合適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項目,還可以創新教學內容,例如訓練學生耐力可以用登山等方式;壯大師資隊伍,相關部門要積極招聘人才,其次學校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定期將體育教師送到專業機構進行培訓,提高體育教師的業務能力與專業素質,培養全能型的專業人才,從而強化體育課程教學的師資力量。
四、小結與展望
體育課程從小學到大學都一直伴隨著學生的學習生涯,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程可以強化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構建體育課程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霞.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體育健身課程設計與建設[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03).
[2]丁冠銘.黑龍江省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設置現狀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3]田磊,何超.新時期學前教育特色體育課程的構建措施[J].當代體育科技,2018(36).
[4]王小衛,周明進.對學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探討[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