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嘉懿

摘要: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對北京體育大學學生的健身現狀及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結果表明,1)大部分學生對健身比較了解,且養成健身習慣的學生多于半數;2)大學生健身的主要目的是調節情緒、緩解壓力;3)健身的主要功能在于改善身體狀況,增強耐力,調節情緒,擴大交際范圍等方面;4)大學生群體健身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難以堅持,缺乏專業指導,急于求成等方面。
關鍵詞:運動健身;大學生;調查分析
進入大學生活,學業已經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逐漸參與大學生活的時間分配,其中,健身不可避免的進入了大學生的視野,成為了部分同學的日成習慣。本文通過對北京體育大學學生健身現狀的調查,運用問卷調查等方法分析大學生參與健身運動的主要目的,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建議,旨在促進大學生健身的發展,使更多大學生避免健身誤區,養成良好健身習慣,一定程度上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增強。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北京體育大學在校生的健身現狀為研究對象,以北京體育大學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
(二)研究方法
1.訪談法
組成訪談小組,深入健身房,通過面對面地與健身愛好者交談,傾聽在校大學生對健身的看法,了解北京體育大學學生健身現狀。
2.問卷調查法
經過慎重討論確定問題,設計問卷,本次調查對象為北京體育大學在校大學生,研究對象為北京體育大學在校大學生的健身現狀。調查問卷的發放方式為網絡隨機發放,共發放300份,收回問卷300份,其中涵蓋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涉及范圍較廣,較有說服力,且回收率為百分之百,在后序問卷的統計分析中,未發現不合格問卷,最終有效問卷確定為300份。
3.文獻資料法
根據調查對象及研究對象,通過閱讀查閱圖書館文獻、期刊、雜志中與大學生與健身相關的各類理論,同時在網上搜集相關資料并進行有序整理,為本調查提供了充分理論支撐。
4.數理統計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分析問卷回收所得數據,并進行統計,為本調查提供更為清晰直觀的數據支持。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北京體育大學學生健身現狀
大部分北京體育大學在讀學生對健身比較了解,且養成了健身習慣的學生已超過半數。大學生健身現狀的差異體現在各個方面,如學科生與術科生之間的差異,男與女之間的差異,年級之間的差異等。在調查樣本中,健身超過6個月以上的同學均認為健身為生活帶來了好的改變。
由回收的統計數據可得學科生養成健身習慣的男生人數為24 人,占全部47人的51.1%;養成鍛煉習慣的女生人數為38人,占全部98人的38.8%;術科生養成健身習慣的男生人數為73 人,占全部95人的76.8%,養成健身習慣的女生人數為29 人,占全部60人的48.3%.術科男生養成健身習慣的比例高于學科男生,術科女生養成健身習慣的比例高于學科女生。
由回收的統計數據可得學科生和術科生養成健身習慣的情況是存在差異的,在調查的145名學科生中,有62名養成健身習慣,占總數的42.8%;同時在調查的155名術科學生中,養成健身習慣的人數為102,占比為65.8%??傮w來看:術科學生養成健身習慣的比例高于學科學生。
表1可得:大學生養成健身習慣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的調節情緒,緩解壓力,在本次調查中共有198名學生選擇此項,占比達到66%;位列第二的是保持身體健康,同樣超過半數;由于北京體育大學學校特色,專業需要也成為在校學生養成健身習慣的重要原因,占總數的三成。通過訪談法隨機采訪健身房內健身的同學得知:健身運動對調節學習生活帶來的壓力,轉換心情十分有效,并且在健身之后能夠更快進入學習狀態,效率也有所提升。
(二)大學生養成健身習慣的益處
1.當代大學的學業壓力的加重和同學間的競爭會使大學生生活緊張、情緒易于波動,導致許多心理問題產生,而通過健身可以很好的排解心理壓力,緩解緊張情緒,保持穩定、積極的身心狀態、提高適應能力,而且健身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改善身體狀況的方式,大學生在健身中突破自我,在得到一個健康的身體的同時,更鍛煉了精神,使人精神飽滿,充滿自信。
2.健身則可以讓人深刻體會到“堅持才是勝利”,剛開始健身時的變化是十分緩慢的,更需要信心、堅持和耐心才能達到目標。一般能把健身堅持下來的人,都能去除身心的浮躁,更能靜下心來學習
3.在健身的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需要不同的規劃和目標,在習慣了對健身進行規劃和制定目標后,也習慣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未來進行規劃和制定目標。
4.在《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中提到運動對大腦各方面都有影響,包括智力。健身幫助大腦分泌了足夠的多巴胺和內啡肽,促進智力水平的發展。
5.健身擴大了人際交往的范圍,加快了交往的頻率,在健身的過程中可以結識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相互激勵相互監督。
(三)大學生群體健身存在的問題
1.經常放棄,難以堅持。大學生難以堅持健身的原因具體有以下三點:
(1)自身意愿動機不夠強烈。
(2)同伴的不良示范效應。
(3)學業、戀愛等擠占了健身的時間。
2.缺乏專業指導,健身動作不規范,效果差。
3.不會控制運動量,急于求成。
(四)針對大學生健身存在問題提出的意見
1.明確動機,堅定決心;尋求正面榜樣,發揮群體的正向推動作用;將健身作為一種調節學業壓力,提高學習狀態的手段。
2.請教他人或專業教練,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制定切實可行的健身目標。
3.要明確健身是一個持久出效果的過程,摒棄他人干擾,專注于自己的健身計劃,拋棄急于求成的心態。
參考文獻:
[1]曹大兵,高春剛.對大學生健身影響因素及其對策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 (20):227-229.
[2]張超.大學生體育健身認識程度對其運動參與方式的影響研究——以成都市大學為例[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
[3]文瑾.我國大學生體育健身活動的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鄭州師范學院報,2013 (24):248-249.
[4]趙進法,吳慧琳,程灶火.大學生健身運動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 (07):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