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近年來,隨著排灌站行業管理的不斷規范化發展,在現行的管理機制下,如何有效推進排灌站業務與站內財務管理的更好融合,實現排灌站項目的精細化管理,提升排灌站項目的管控水準,是當前排灌站提高綜合管理的主要抓手。基于此,本文從當前排灌站業務與財務融合所面臨的現狀著手,提出了推進業財融合,實現排灌站項目精細化管理的關鍵舉措,以饗同行。
關鍵詞:業財融合;排灌站項目;精細化管理
一、排灌站業財融合所面臨的現狀
目前,排灌站內財務在深入到各部門業務的同時也逐步向提供服務轉變。實現業務與財務的融合,是新形勢下排灌站推進項目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業務與財務的融合主要呈現以下現狀。一是,業務與財務的融合程度不到位。在當前,財務部門對于業務部門的流程相對生疏,財務部門主要從財務的監督和控制職能角度出發,對排灌站內的成本費用進行管控,難以在業務的提升上提供有針對的建設性意見。二是,業務與財務的目標難以統籌推進。業務部門主要關注的是業務的開展情況,財務在對整體的資金進行控制的同時,更多關注的是排灌站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由此也使得業務與財務由于思維角度的不同難以統籌進行推進。三是,業務與財務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臺。當前,排灌站項目業務的開展需要站內的各項數據及財務數據信息作為決策的依據,由于站內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臺,導致站內的財務信息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使站內業務開展與財務的融合度難以形成共鳴。
二、大力推進排灌站業財融合的路徑舉措
(一)構建業財融合的全面預算體系
排灌站內的全面預算內部控制體系需要將行政辦公管理與專業性的財務管理手段進行融合,通過宏觀統籌與整合作用實現站內職能部門的優化,推動各部門的職能交叉配合,實現不同部門、不同職責及不同業務的資源整合。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在投標環節的項目精細化預算。排灌站在進行項目招標前,應首先對招標項目進行實地勘測,對標的進行全方位的評估。從而結合招標項目的施工要求,結合施工單位資質狀況和實際施工能力編制招標文件,從而規避低價中標情況下的資金及成本風險。二是,對施工環節擬投入成本的全面預算。當確定中標單位時,就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全面預算指標。同時,結合施工單位主材采購及工程擬投入的人、機、料的情況,對各個環節的資金流進行合理預算。三是,項目經營過程的預算管控。要根據排灌站項目的整體情況,對排灌站項目的整體運營進行科學合理的預算。然后依據預算數據制定擬投入的目標成本,并制定項目成本臺賬。同時,通過站內的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對成本數據進行分析,進行全過程把控,嚴防預算的成本與施工實際成本相差過大,并提前做好預算成本偏差的糾偏預案。
(二)構建業財融合的全面管控體系
一是,注重從管理層面加強融合管控。排灌站項目的人員要樹立全員精細化管控意識,項目各個部門及人員要積極配合做好項目的財務與業務融合推進工作。同時,在項目嚴格推行落實預算管控的考核體系,使預算執行情況與項目業務推進情況進行掛鉤,使業務執行與財務預算執行同步推進,進而促進財務管理與項目業務工作的有效融合。二是,注重從成本管理方面推進業財融合。成本管理包括排灌站項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是財務與業務融合的橋梁與紐帶。其中,項目的業務成本管控與財務息息相關,成本的控制也是提升排灌站項目管理的主要抓手。因此,從成本管理的角度去推進業財融合是當前提升項目管理的主要途徑之一。三是,注重從項目資金管理方面推進業財融合。從項目資金管理推進業財融合主要表現在項目資金收支預算及項目資金分配方面。首先,在項目資金收支預算方面:要在科學合理分析當前資金效率存量模型,并在浦足項目資金運營的基礎上,規避資金層面風險,提高項目資金的效能,保障業務的正常開展。同時,實現項目財務與業務的聯動機制,針對業務的某項資金需求,財務部門進行統籌把關,通過不斷加強業務的風險規避能力,來解決排灌站內項目財務與業務執行不規范的問題。其次,在項目資金的撥付方面:排灌站要統籌合理的對項目資金進行調配,充分盤活項目存量資金,促使資金效益實現最大化。與此同時,各項目也要強化資金收支的管控,改進項目資金流的預算管理,確保項目資金撥付的合理化。對于業務開展緊急需要的資金,財務要做好資金的統籌調度,以滿足業務開展的資金需求,從而不斷提高資金的預備支付能力。
(三)構建業財融合的管控保障體系
一是,建立制度保障機制。業務的推進需要財務部門的監督,尤其需要跟進財務完善的監督和控制機制。例如,項目方案的制定、預計資金撥付等都需要財務部門的參與與監督。而通過財務融入業務工作,可以依托財務的數據分析,對業務的推進提出具備較高可行性的合理化建議。同時,也要注重預算資源的分配機制,在業務費用的預算方面,財務人員唯有深入了解業務各個環節的具體流程,才能制定周密的財務費用預算。二是,注重技術保障機制。要想深入項目實現精細化管理,就要學會靈活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并依據各業務的開展情況,把業務與財務進行深度融合。同時,相應財務及業務部門須靈活運用當前各種現代化、信息化手段,進而在依托大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業務創新與財務工作的提升。三是,健全人員保障機制。人員保障的重點在于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的相互融合,這就需要財務人員應轉變傳統財務思維模式,及時對相關業務數據進行分析,并逐步由單純的財務核算向管理會計職能的轉變。而業務人員則應將業務開展數據信息及時反饋到財務人員,以便財務部門進行數據的統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進而推進排灌站項目業務的有序開展。
三、結語
隨著排灌站行業市場競爭環境的日趨多變性,在當下低價中標的現行機制下,多舉措推進業財的深度融合,實現排灌站項目的精細化管控,提升排灌站項目的綜合管控水平,是當前排灌站項目各項管理工作推進的重中之重。對此,排灌站務須多措并舉大力推進業財融合,并通過全員參與、部門協作,不斷提升排灌站項目精細化管理水平與市場競爭力,為排灌站的更好發展助力前行。
參考文獻:
[1]趙伯廷,唐旭彬,殷西蘭等.業財融合助推施工項目精細化管理[J]中國總會計師,2015(9):58-59
[2]陳志.基于業財融合視角的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升級路徑研究——以建筑業企業為例[J]商業會計,201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