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希國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藏著十分豐富的教育資源。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高職歷史教學,不只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是拓展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的歷史教學路徑,豐富學生專業知識儲備,提高其職業素養的必要措施。本文將簡述高職歷史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并提出幾點建議,旨在為高職院校歷史教學實用性與針對性的提升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高職歷史教學;作用;建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沉淀的瑰寶,對于中國的崛起與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炎黃子孫,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這是每一位華夏兒女的不可推卸的責任與使命。當下,諸多外來文化融入我國,社會文化形成越來越多元化、多樣化,這在某種程度上給傳統文化帶來一定沖擊。而對于高職旅游專業學生而言,他們對于外來文化的甄別鑒賞能力有限,導致很多傳統文化未能得到很好的傳承,逐漸被湮沒于歷史長河之中。因此,高職歷史教師應引入新的教學理念,采用科學方法,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優勢與價值。
一、高職歷史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高職歷史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三觀。歷史作為高職教育的基礎學科,是母語教育的重要載體。與其他教學工具相比,歷史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根植于中華民族的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因此,傳統文化與歷史教學相輔相成。高職歷史教學應注重傳統文化核心內容的有效融合,體現傳統文化的靈與美,從根本上提高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有利于健全學生人格
從本質上來講,高職歷史屬于教育學科范疇。華夏民族歷史悠久,具有優良的傳統美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下學生對于先輩們創業的艱辛很難有切身的體會。大多數學生的成長歷程缺乏堅韌不拔的開拓精神以及寬厚容忍的處事風格。尤其是95后的年輕人,他們追求自由,祟尚個性。因此,從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民族平等意識等方面提升高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人文素養,將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歷史教學十分必要[1]。可以讓學生了解民族精神,體會憂國憂民等優良美德的文化精髓,從而陶冶情操,培養其形成健康、獨立、健全的人格。
二、高職歷史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建議
(一)積極轉變教學理念
傳統高職歷史教學過于追求專業課成績,忽視了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對于課本中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也是寥寥數語地概括,或者是讓學生課后自行學習。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針對高職旅游專業學生,歷史教學在涵蓋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還應包含文化底蘊的累積以及思想品質的養成。基于此,高職歷史教師應與時俱進,革新教學理念,將傳統文化貫穿于歷史教學的全過程,讓華夏文明滲透到歷史教學的各個角落。同時,高職教師要以身作則,反復宣貫傳統文化的價值,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抗挫折的能力,從而為學生將來步入工作崗位和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2]。師生理念的共同轉變,這是重新認識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實現到一定高度的必要條件,同時,這也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歷史教學的根本前提。
(二)改革創新教學模式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保障。高職歷史教師應采取科學辦法激發旅游專業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可以借鑒電視節目,引導學生關注、重視傳統文化內容。例如,組織學生輪流演講傳統文化小故事,或者簡述傳統文化作品等。同時,教師應積極拓展教材內容,利用多媒體等先進設備,完善傳統文化教學,使傳統文化內容更加立體化、系統化。如果條件允許,高職院校還可以根據旅游專業的實際需求,自行編寫教科書,設置傳統文化專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與實用性,為傳統文化教育的順利開展創造便利條件。
(三)第=課程滲透傳統文化
信息化時代,電子產品不離手這是普遍現象。高職院校應針對社會輿情,構建傳統文化公眾號,通過微信平臺增加學生參與傳統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可以由校團委或者組織部等牽頭,有歷史教研室管理平臺,推送傳統文化相關作品、視頻以及歷史景觀等;還可以對影視劇、娛樂節目等傳播的錯誤歷史信息展開探討;抑或是宣傳一些校內外的傳統文化活動。
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傳統節日,其文化底蘊豐厚。為進一步領悟傳統文化內涵,提高旅游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比如說,組織學生去文化遺址、歷史博物館等實地考察,深入了解古人在傳統節日里的活動,從而掌握傳統節日的由來與發展。通過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不僅可以進一步掌握傳統文化底蘊,同時也能深化印象,為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夯實基礎。
三、結語
高職旅游專業的教學培養目標主要是為地方旅游產業輸入新鮮血液。而旅游業又是一項地域性特點突出的產業。隨著經濟全球化,給人類文化的差異性與多樣性帶來不小的沖擊。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華夏文化歷經數千年的演變發展,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是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因此,傳統文化與高職歷史教學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且勢在必行。高職歷史教師應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拓展教學內容,利用人文歷史、文化資源以及地域優勢等,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提高職業素養,履行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根本任務,從而提高全面人文素養,助力民族振興。
參考文獻:
[1]李慶洪.淺析高職歷史教學中民族意識的培養[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109-110
[2]宋乃成.注重高職歷史教學彰顯歷史教育價值——談高職院校的歷史教育[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33-34.
基金項目:遼東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課程思政專項)“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旅游》課程思政建設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