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才
【摘? ? 要】實踐教學是師范生教師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培養的必要環節,也是保障教師培養質量的關鍵措施。當前師范生的實踐教學存在實踐內容不系統、實踐形式較單一、實踐指導較隨意、缺乏反思等缺點,是教師培養的薄弱環節。對應策略為分階段構建實踐內容,多形式反復實踐,落實“雙導師制”以提高指導效率,加強實踐反思,切實夯實師范生的教學基礎。
【關鍵詞】實踐? 師范生? 教學基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02
師范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是衡量師范生是否具備良好素質的標志,是教師職后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影響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綜合過程,需要高師院校在實踐內容、實踐形式及實踐指導等方面制定詳實周密的教學計劃。然而,高師院校在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現狀又是怎樣呢?
一、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培養的不足
當前,高師院校在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培養上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教育教學實踐內容不夠系統。在教育教學實踐內容方面,高師院校通常是依托實踐基地將師范生集中在某些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實習,實習什么怎么實習由實習學校決定;實習學校往往又擔心師范生影響其教育教學質量不敢放手訓練實習生,只給他們少量的機會甚至不給實踐機會;師范生對教育教學實踐的認識不端正,缺乏主動鍛煉的意識。這樣一來,便導致了教育教學實踐內容的安排比較隨意,不夠系統。
2.教育教學實踐形式比較單一。在教育教學實踐形式方面,主要是教育教學實習,而忽略了其他教育教學實踐機會及途徑,導致實踐形式單一且實踐時間短,達不到真正的效果。即便是教育教學實習,也因實習學校對實習生不放心而使師范生缺乏實踐機會,得不到真正的鍛煉。
3.教育教學實踐指導比較隨意。高師院校、實習學校在對待師范生的實踐問題上因種種因素沒有落實好“雙導師制”,致使教育教學實踐指導流于形式,沒有達到應有的指導效果。加之師范生因為要面對畢業、就業等方面的壓力,心里面根本無心教育教學實踐。
二、培養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
1.分階段有目的地構建實踐內容。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的內容應該根據教學需要在不同的階段實踐不同的內容,達到不同的實踐目的,最終實現提高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具體來說,實踐教學分備課訓練、說課實踐訓練、模擬課堂教學(試講)訓練、教學實習四個階段進行,四個階段的實踐訓練各有側重、銜接緊密、環環相扣。①在學生掌握了相關教學理論后指導學生進行備課訓練,掌握分析處理教材、設計教學的能力。②在備課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以說課的形式交流教學設計達到完善設計的目的。③利用微格教室或者學習通錄制學生試講并組織評課,感受教學并完善設計。④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校實踐基地的作用,實施“師徒結對”青藍工程:讓師范生深入中小學幼兒園跟班見習、實習,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集中、規范實習。
2.校內外課內外多形式反復實踐。高師院校院要采取觀摩見習、模擬教學、專項技能訓練、集中實習等多種形式,豐富師范生的教育實踐體驗,提升教育實踐效果。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優質教育實踐資源,組織師范生參加遠程教育實踐觀摩與交流研討,探索建設師范生自主研訓與考核數字化平臺。②要積極開展實習支教和置換培訓,鼓勵引導師范生深入薄弱學校和農村中小學,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3.要拓寬教育實踐渠道,積極探索遴選師范生到全國優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教育實踐等多種形式,開闊師范生的視野。4.組織開展規范化的教育教學實習。高師院校要制訂教育教學實習課程標準、實施計劃、實習手冊、評價標準等工作規范,做到實習前有明確要求、實習中有嚴格監督、實習后有考核評價。教育教學實習應包括教學實習、班主任實習、教研實習等多項內容,其中,教學實習應保證足量的課堂教學授課時數。實行實習資格考核制度,師范生必須通過相關課程學習和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教育實習環節。要建立完善以實習計劃、實習教案、聽課評課記錄、實習總結與考核等為主要內容的師范生教育教學實習檔案袋制度。
3.落實“雙導師制”,提高指導效率。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由高師院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以切實提高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①高師院校要安排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熟悉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的教師,采取駐校指導、巡回指導和遠程指導等多種方式進行有效指導。要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幼兒園協同遴選優秀教研員和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擔任指導教師。②高師院校要與中小學幼兒園、教研機構通過專題研究、協同教研、定期培訓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指導不斷提高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實踐指導能力。3.中小學幼兒園要選派教學名師擔任師范生見習、實習導師,與高師院校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
4.強調教學實踐與反思的相互融合。實踐是師范生形成教育實踐能力的必要條件,沒有實踐,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提高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反思是師范生形成教育實踐能力的關鍵,只有實踐沒有反思,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的提升就是畫餅充饑、天方夜譚。一方面,在師范生進行模擬課堂與微格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師范生回看視頻材料來培養師范生的反思意識與能力。另一方面,師范院校可以構建多種模式,比如體驗—反思、參與—反思以及研究—反思等,使師范生在教學實踐的各個層面和環節都能開展積極主動地反思。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是高師院校、中小學、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師范生的共同作用的結果。
參考文獻
[1]陳向明.對教師實踐性知識構成要素的探討[J].教育研究,2009,(10):66-73.
[2]陳靜靜.教師實踐性知識及其生成機制研究——中日比較的視角[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3]朱桂琴.論教師職前實踐教學共同體的發展趨向及建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1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EB/OL].(2016-03-17)[2017-05-20].http://baike.baidu.com.
[5]朱桂琴.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師范生實踐教學[J].教育發展研究,2018.
[6]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