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陽
【摘? ? 要】本文主要針對小學低段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合作的策略為論點,先闡述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合作能力的內容,其中重點包括培養團隊協作意識、鍛煉團隊合作技能等,然后通過制定共同目標、關注個體差異性、構建合作情境、統一實踐課和文化課、責任分擔和共享、注重課外活動實踐等策略,旨在不斷提高小學低段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水平,保證學生較高的參與熱情,充分彰顯出小組合作的實施價值。
【關鍵詞】小學低段學生? 小組合作?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59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影響下,對小學低段綜合實踐教學的開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中,小組合作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顯著,這已經成為小學生共同關注的話題之一。在小學低段學生綜合實踐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寫作能力,確保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生動、高效的活動氛圍,滿足小組合作的內在需求,從而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一、小學低段學生綜合實踐活動中提高小組合作能力的內容
1.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對于團隊合作意識來說,主要以維護集體利益為主,其合作性是重要的一大特點。學生要積極融入團隊之中,為形成合作意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融入團隊這個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學習的動力充分體現出來,而且在與其他人的交流合作中,也可以收獲快樂。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互幫互助等是重要的內容,所以教師對此要予以高度重視,引導學生要將自己的優勢充分展示出來,并且善于汲取和學習他人的長處,做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2.鍛煉團隊合作技能。在具備團隊協作意識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加強團隊合作的技能培養。教師在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指導時,要具有良好的耐心,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指導。而且教師還要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使學生明確教學知識點,避免學生使用復雜的語言[1]。此外,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特殊技能的訓練。比如如果書面材料具有撰寫報告這一要求,對于低段的小學生來說,極容易出現用詞不當、重復等問題,所以教師要注重引導,確保學生能夠做到規范用語。
二、小學低段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合作的策略
1.制定共同目標。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目標的制定是至關重要的,可以為團隊協作指明前進的道路。教師在組織團隊合作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引導小組制定統一的奮斗目標,并體現出挑戰性這一特點,將小組成員的內在潛力充分發揮出來。而且在構建小組時,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其中,確保分組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關注個體差異性。不同個體,在綜合素質方面是不相同的,這在性格、意識以及行為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此,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之前,要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充分了解,確保分組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首先,要做好學生實際情況的調研工作,在獲取相關信息以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里面大概包括4-5個人[2],并將各個成員之間進行明確分工,比如小組長、記錄員以及觀察員等。其次,教師要引導各個小組成員勇敢說出自己的意見或想法,防止出現“獨裁化”現象,從而創建小組合作和諧、統一的氛圍。
3.構建合作情境。對于低段小學生來說,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所以教師要加強合作情境的構建,為學生提高團隊協作技能創造有利條件。比如在“煮湯圓”這一活動中,燒開水、煮湯圓、吃湯圓等,屬于活動的內容。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合理分配不同的任務,比如準備好飲用水、小碗以及勺子等,在學生吃湯圓這一過程中,教師機可以為學生講述“吃湯圓”這一習俗和相關知識點,并引導學生注重實踐,在父母的幫助下親自動手制作湯圓或煮湯圓等。在吃湯圓活動結束以后,教師要鼓勵學生談一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樹立高度的合作意識。
4.統一實踐課和文化課。在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中,對培養學生的精神和品質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對于文化課來說,則對傳授客觀知識予以了高度的重視。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實踐課和文化課均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和影響,所以要這部分教小學內容結合在一起,做到相互促進、相互滲透。比如在“協助管理交通”活動中[3],學可以舉著不同的信號旗,上面寫著“可以通行”或“不可以通行”等字樣。當然這需要在交警的指揮和幫助下才能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使學生充分掌握交通法則的意義,引導小學生樹立高度的遵守意識,將實踐課和文化課有機結合在一起,使之成為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
5.責任分擔和共享。教師要確保對各個小組成員任務分配的合理性,并引導小組成員要明確自己的任務和相應的責任。在實際上,這種現象經常出現,那就是“一些學生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而小伙伴還沒有完成,完成的學生沒有向沒有完成的伙伴伸出”援助之手“。因此,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樹立高度的責任分擔意識,確保各個小組成員之間提高對團隊合作的重視程度,共同確保不同學生獲得共同成長和進步。
6.注重課外活動實踐。要想保證學生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還要積極帶領學生“走出去,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綠色生活夢》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后組織安排學生開展相關調查活動,引導學生靈活運用上網、訪談等方式,以此來對糧食浪費方面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再通過走訪學校食堂和餐廳等,對身邊的浪費現象進行充分了解,并樹立高度的節約意識,嚴厲杜絕出現浪費糧食的現象。最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制定簡單的糧食節約宣傳小報。基于此,通過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開闊學生的思維和眼界,不斷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等能力和水平。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段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小組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能力,并且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開闊自己的眼界和思維,進而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滿足小組合作需求,發揮出小組合作的重要性。【本文系2017年六盤水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課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合作模式的探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7711】
參考文獻
[1]唐靜.有效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小組合作[J].小學教學研究,2018(03):18-20.
[2]陸昌明.小學科學課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方式與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69+71.
[3]吳文杰.“二次分組”:提升小組活動的有效性——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探微[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1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