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林
【摘? ? 要】學習來源于生活,生活為學習創造各種各樣的平臺,來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生活。生活化教學在很多領域都是這樣,其中也包括小學數學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是學習數學的目標之一。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67
傳統的課本教學,是把生活中具體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書面表達,以加工和處理之后的語言來向學生轉述。而生活化教學與這種經過加工處理后的教學有著明顯的不同。它是一種直接來源于生活本身的教學,不存在其他的人為加工,可以讓學生具體地感受到數學的應用。這樣一種最質樸的教學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探索數學的魅力。那么,本文將從不同的角度,來詳細說明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實物實景開展生活化教學
數學是一門研究客觀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對于處在啟蒙的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說,如果僅僅使用現代的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必然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存在一種陌生感,無法消除距離感,不能很好的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這樣一來學生也就無法建立興趣,最后永遠體會不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所謂“實物實景教學”,就是把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事物和場景帶進數學課堂之中。它講究的是變抽象為具象。眾所周知,教具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而最好的教具就是來源于生活。直觀的實物實景教學的好處有很多。第一,直觀性很強。目前上課的基本形式是教師用語言來敘述,學生再記下要點。雖然教師可以通過語言來表達出想要表達的課堂內容,但是由于是通過教師自身加工后的信息,在有些情況下,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的意思。那么,這個時候,直觀化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讓學生親自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用耳朵去聽等等直觀的感受,這樣形成的影響才是最有價值的。第二,取材方便易得,隨用隨取。由于這些直觀的實物實景教具是來源于生活的,所以它們大多數都是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教師可以很容易在生活中發現和采用。這也為備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那么,實物化的生活教學如何帶進小學教學之中呢?我在此可以舉幾個例子來說明,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比如在教學加減法的運算時,我們會涉及一定的計算問題,而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初次接觸計算,就會在計算問題上存在一些畏懼心理,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實物教學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比如有一道題目是關于菜市場買菜的問題:“一位農民伯伯有一堆蔬菜。其中5個是蘿卜,8個是西紅柿。現在,農民伯伯賣了3個蘿卜和4個西紅柿,又買了6個大蒜,問:這個時候農民伯伯一起有多少蔬菜?”這道題目就是十分典型的加減運算問題。由于課堂的自身局限性,我們不能找到這些蘿卜西紅柿等蔬菜,那么我們就可以稍微合理的變通一下,用其他東西來代替蔬菜。比如,我們可以用鉛筆來代替蘿卜,用橡皮擦來代替西紅柿,用作業本來代替大蒜。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計算的過程,也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極大的便利。
二、生活實踐與數學教學相結合
記得有一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中學,學中做”。這簡單的六個字說的意思就是學習要自己動手,在實踐中觀察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時將習得的知識與具體的生活實踐相聯系,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由此可見,學習和運用是離不開的,換句話說,就是生活實踐和數學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學生要想學好數學一定要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首先,在現實生活中蘊含大量的數學信息。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尚未發育完全,以具體而形象的思維為主,而對需要抽象思維來解決的問題顯得能力不足。所以如果教師可以把生活實踐這些內容與他們的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越是貼近生活的生活實踐經驗,他們順利接收和運用的效果越好。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從數學的需要出發,慢慢地去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們更好地認識數學,學習數學。
其次,數學是活動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一個適合學生的、生動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小學數學教師就應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實在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得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能切實領悟,發揮數學這一基礎性學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實用意識。
三、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面進行教學
一個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學生學習,而是通過一些方法去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面進行教學。只有在學生感興趣的方面開展教學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愛上數學,學好數學。由于數學是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復雜的邏輯知識會讓很多小學生望而卻步,以致很多學生不能有效理解數學知識,學習效率很低。小學生年齡小,上課易走神,這些也增加了數學教學的難度。要想讓小學生真正學好數學,就要先從他們感興趣的方面入手,構建趣味化課堂,讓他們在有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效率。同時,生活中的知識也會涉及各個方面,關于語文的文字敘述方面,關于物理的現象方面,關于數學的運算方面等等,而不同學生對于不同知識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其感興趣的方面也不同。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安排教學。
有一句話說得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生活化教學中這也是最中肯的建議。比如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們盡量選取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如春游、運動等素材展開教學工作。用這些學生好奇的素材和話題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相應內容的策略與機智,何樂而不為呢?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活就是一片知識的海洋,一點一滴的知識都有隱藏的學問。“生活化教學”就是要把教學融入生活,把學生的學習帶進生活,以一顆貼近生活的心來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不管是班級、學校、社會還是其他更多的環境,都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就應該最大程度地利用起來。讓我們都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與小學數學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