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艷
【摘? ? 要】童話作為各種兒童文學中,兒童非常喜歡閱讀、樂于接受的一種文體,一直被用來對小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和情操教育等等。童話故事通過各種象征、比喻、擬人等寫作手法,表現現實生活中不經常出現的一些情景,甚至展現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故事,童話往往都寄托了一種美好的愿望。表達著作者對于現實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經歷的反思。
【關鍵詞】小學語文? 童話教學? 反思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023
童話作品一直對兒童們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好的童話作品就像一盞盞明燈,啟迪著兒童們的思想,指引著兒童們成長的方向指導著兒童成為勇敢、自信、善良、積極的,大寫的“人”。小學語文課本中選取了不少童話故事,作為學生們學習童話、理解童話的范本。但是不得不說,不少教師對于童話教學的認知還是有一定的偏差的,在進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過程中,也會因為自身認知不清和教學經驗不足或者跟學生的互動不足等等原因,童話教學過程進行的不是那么盡善盡美,還需進一步反思和改革。
一、對童話要有清晰的認知
童話,顧名思義就是寫給兒童的文學作品。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棟梁。兒童需要有自己的文學作品,需要有自己能夠獨立閱讀的作品。在童年時期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兒童們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對于社會發展的認知不夠清晰,對整個世界的建構體系不夠了解,對生活知識和學科知識的學習還需要不斷探索。簡單來說,兒童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還沒有完全塑造成功的,是還在不斷發展的進程之中的。兒童們像一張張白紙,等待著畫筆的勾勒和描繪。兒童們的特色決定著兒童文學作品的特色,所以童話作品不能有太大的理解難度,盡量要做到簡約而不簡單。簡約是為了更方便兒童們的理解,但是童話作品也不能太過簡單粗糙,要有一定的情懷和精神傳遞,要在簡單敘述的基礎上表現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弘揚一種正能量。為了豐富兒童們的想象力,童話作品也要求充滿想象力。
童話作者們致力于構造出一個個美妙、文明、包容的世界,盡管這些童話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很可能從來都沒有發生過。但是想象總是美好的,期待總是人必須擁有的,所以童話作者們是要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的,他們要傳遞的精神是積極的正面的,是要對兒童有積極影響的。不少經典的童話故事,比如說《格林童話》等作品,這些作品并不是由一個作者來完成的。有很多童話結局開始的時候甚至是一些“黑童話”。“黑童話”盡管也充滿了幻想,但是卻充斥著不少“少兒不宜”的血腥、暴力、色情等等因素。隨著一代又一代童話創作者們對童話作品的改進和補充,這些童話作品才最終確定了故事的基本概念,確定了人物,確定了故事想要傳達的感情和中心思想,使之成為激勵人心的、積極向上的兒童文學作品。
總的來說童話是簡約的,但是又不那么簡單的。相對于那些嚴謹仔細、科學認真的說明文,論據充分、激情澎湃的議論文,語言晦澀形式工整的文言文,描寫細致、結局出乎意料、情節曲折的小說作品,文筆優美、情感細膩、辭藻絢麗的散文等等其他文學作品,充滿幻想、虛構奇幻的童話作品對讀者群的年齡要求和知識儲備、閱歷積累等的要求都不是那么苛刻。不少人對于童話作品是有偏見的,認為童話作品沒有什么難度,僅僅是給小孩子看的,所以對于童話教學也不是那么重視。實際上,每個年齡階段都有適合該年齡階段的文學閱讀作品。處在幼兒時期的兒童,童話是他們是非常適合他們閱讀的文學形式。對于大多數閱歷不足、知識儲備不足的學生來說,讓他們去讀一些連篇累牘、中心思想十分難提煉而且語句十分復雜的文學作品,他們是讀不懂也是不想讀的。
雖然說一千個讀者里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在不適合的年齡里,去讀哈姆雷特有時候是不必要的,是揠苗助長的。但是童話教學對于兒童教學非常重要,關乎學生成長和三觀塑造。有不少家長對童話作品抱有偏見,不希望孩子去閱讀童話作品。在孩子閱讀初期就給孩子提供一些例如“四書五經”、《紅與黑》、《巴黎圣母院》等一些較為復雜的文學作品。殊不知一味指導孩子閱讀這些復雜的、很難引起孩子閱讀興趣的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打擊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很多學生因為閱讀了不適合他們閱讀的文學作品,所以在一開始就對閱讀文學作品產生了恐懼之心,很難培養出閱讀興趣。兒童畫作品是大多數兒童們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作品,指導兒童們有效地進行童話閱讀,閱讀一些積極向上陽光開朗的童話作品,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們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們對于美好世界的幻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對于童話教學的反思與改革
不少人對于童話教學存在歧視和偏見,不少成年人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孩子們對于童話的認知。美好、積極向上的童話作品似乎成了幼稚不懂事的代名詞。實際上,童話不就是給兒童創作的嗎?兒童就應該讀童話作品。這個世界不僅僅是需要學生們掌握各種專業學科知識,以便將來為社會做出貢獻,還需要兒童們有充分的想象力,在兒童時期在各種童話故事的熏陶下培育正確的三觀,對各種生靈保有一份敬畏之心和愛護之心。教師需要抱有正確的童話教學認知,對于童話教學有正確的理解。教師在發現學生們對童話故事有不正確的理解和偏見的時候,要及時指導學生們糾正偏見。
大多數小學生們非常樂于閱讀各種各樣的童話作品,因為童話作品正是根據兒童特色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符合兒童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條件。但是不少家長對于童話教學是有一定偏見的,他們不理解為什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加入大量的童話教學內容,他們片面地將童話和漫畫各種小說等歸為一類,認為童話是不值得閱讀的,是沒有啟發作用的。所以不少家長會給學生們購置大量的作文選、百科全書等等,卻不愿意給學生們購置童話書。教師要糾正家長們的偏見,解釋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教師們應當反思自己進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整個過程,思考在新形勢下如何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做出改革,完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模式,將童話教育的美好力量更好地傳遞給學生。
參考文獻
[1]楊雨露.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把握童話的心理價值[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7):73-74+4.
[2]花桂梅.注重童話故事教學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摭探[J].成才之路,2019(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