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淇
【摘? ? 要】隨著近年來的發展,英語這門學科的重要程度逐年增加,在中職階段的教學中,英語也是一門重要的科目,教師花了大力氣在英語的教學上,但是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并不理想,新型的英語教學模式急需引入。
【關鍵詞】中職英語? 人文知識? 教學目的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070
在中職這個時期,很多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目標是不夠明確的:很多學生因為中考的失利或者多方面的因素,沒能有機會進入普通高中學習知識,他們便選擇進入中職學校,學習一定的職業技能,從而為進入社會工作而做好準備,所以很多學生更專注于學習職業技能,而忽視了像英語這種公共語言課。不少學生在對待英語學習的態度上不夠端正,并且也沒有多大的學習興趣,還是以固定的思維模式去思考英語的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之中,一定要注意到這些問題,要有意識地在課堂上用一定的方式,幫助學生調整他們的學習狀態。還有,教師應該更關注于教學的目的,而英語的教學內容,也要傾向于商務英語、應用英語等方面。也就是說,中職英語的內容出現了巨大的調整,不再像以前學生在初中學習的英語那樣,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還需要更強調應用,這也是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學習要求。只有讓學生明白了英語學習的重要程度以及讓他們有一定的學習緊迫感,學生才會更關注于英語,并且更有意愿學習英語。而在英語教學內容中添加人文知識,既能夠讓英語教學更趨向于應用,也可以為課堂增添一些趣味。
一、從三方面發現中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首要的任務是需要發現中職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在英語教學中,主要可以從這幾個方面發現問題:1.要發現學生的行為上的問題,要知道只有具備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會更好。通過對普通中職學校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會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他們的學習習慣并不好,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中職學校普遍生源不好,不少學生因為中考考試成績不理想,從而進入中職學校想要學習技術,所以這些學生比起那些進入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行為規范性更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第二,中職學校的很多學生,在原來的學習中,基本上任課教師都是對他們持有放棄態度,所以學生長時間行為得不到規范,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也不太有方法,所以教師在中職課堂上,開展的各種教學,很多學生是跟不上節奏的。2.教師在發現了學生行為上的問題之后,就要研究學生能力方面的問題。中職的不少學生學習不但是沒有積極性,他們的領悟能力也比較一般,學習英語需要掌握“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的技巧,不少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不少的技巧性障礙。還有英語這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距離感比較強,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因為對其感到陌生,所以覺得特別吃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能力方面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由難及易地進行講解,用最能讓學生感到適應的教學方式去教學。3.教師還要考慮到英語這門課程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在內容上的選擇、教學方式方法的展開,都是需要教師注意到的。特別是對英語學科的內容開展上,根據現在對英語的發展趨勢看,照本宣科的講解方式已經被時代所摒棄了,所以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將講解內容做一些引申,在課本的基礎上做適當的補充,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去思考教學內容,才是對學生最實用的。
二、教學中添加人文內容的含義
參與中職學習的學生,未來面臨他們的不再是單純地學習課本知識,他們還面臨就業的壓力,所以就業導向性的教學,才是更適應現在中職英語的教學。中職教學的特點是學生不再是統一學習學科知識,學生們是分成一個個專業進行學習的,正因為專業性的特點,不同的專業的學生差異比較大,雖然說英語是一門公共基礎課,每個學生都要接觸到,但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決不能只是統一講解相同內容的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專業把內容進行合理地調整,以此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進行能力的提升。這時候,人文的相關知識摻雜到英語的教學之中,既能夠合理地幫助教學進行內容上的分化,也直接、更具體地讓學生感受到對他們幫助最大的英語教學。人文的知識因為其涵蓋面非常廣,所以內容差異性也比較大,用學生最為適應的內容為他們進行英語的教學。舉個例子來說,對學習管理學的學生和學習旅游專業的學生,給他們布置的課文,就應該有所不同,前者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為他們多講解一些與國際經濟、商法等相關的英語文章,提高學生對于金融相關的字詞的敏感程度;對于后者來說,相關的歷史、國際文化等相關的文章,才更適合他們的專業發展。摻入人文的因素,換句話說,就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們的專業性質將內容做適當調整,“因材施教”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做準備,從而讓學生們的就業發展上得到一定的幫助。
三、教學中實際可以運用的方法
為了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教師應該準確地將學生的學習時期做充分地規劃,然后運用合理的方法進行教學。首先,教師要確定學生的學習時期,把教學分成兩個階段,首先是打基礎,養規矩的階段;然后是提高擴展階段,每個階段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才能更好。對于前一個階段,教師首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糾正他們的紀律規范問題。在這個階段,教師要采取強制要求的方式,規范學生的行為。比如說,日常的復習與練習,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監督,提醒學生每日背單詞、讀句子、學語法,英語的學習應從零開始,在這個時期需要認真打好英語基礎,充分擴充英語基礎知識。然后,就是在對于學生有了英語語感之后,教師就不應該只是拘泥于英語的基礎知識教學,需要對學生進行思維的擴展了。在這個時期,教師應該多讓學生完成比較綜合性的閱讀理解題,并適當增加英語長難句的講解,用較為綜合的例子去訓練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四、結束語
教師把人文的內容融入英語的課堂之中,一方面營造更純正的英語教學環境,另一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英語的學習形式和學習內容變得豐富多彩,這樣學生不但掌握到了一定的英語知識,還能夠逐步培養起他們自主學習英語的熱情。
參考文獻
[1]高海燕.中職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J].教育導刊,2004(7):48-50.
[2]陳曉蘭.中職英語教學中強化人文素質培養的實踐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11,29(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