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蘭英
【摘? ? 要】數學是初中生的必學科目,是一門集觀察、思考、猜想、假設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通過邏輯推理、精密的演算以及規律的系統結構,滲透于其他各個學科之中,成為當代許多專業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應當注重具體與抽象相結合,深化數學的內涵,注重對學生做題方法引導,注重學習的習慣和學習態度的養成。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方法?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89
當代數學教育應當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高度的文化素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較強的創新思維以及穩定的心理素質。然而,初中數學存在許多問題,如教學單一、乏味,學生思維機械等。本文將對初中數學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反思和探索。
一、注重具體與抽象相結合,深化數學的內涵
由于數學是研究等量關系和數量關系的研究,使抽象性成為數學所獨有的一大特色,它不像其他理性學科可以通過實驗印證,它更多的是歸納和演繹。結果導致很多學生認為數學就像空中樓閣、水中撈月、海市蜃樓、不可琢磨。教師在面對這個問題時,要注意把握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方式,讓數學有規律可循,有論證可找。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發展抽象思維。
(一)注意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和規律
初中時期的學生數學積累和經驗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難立刻反應出數學的結論,教師切忌讓學生死記數學的結論,要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的原理和思想,能夠從具體的現象和具體的問題出發,從特殊到一般,不斷延伸下去,讓學生找到各個事物之間內在的聯系和規律。比如,教師在教學生學習勾股定理時,可以從典型的勾三股四玄五出發,然后推論到一般的結論,找到邊之間的關系。特殊到一般可以解決抽象的數學問題,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加強學生之間的聯系。
(二)學會運用數形結合的學習方式
代數和幾何是數學的兩大分類,很多代數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幾何轉化為具體的圖形來理解。數與形之間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具體的圖像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從而將題化難為易。特別是一些既具有代數特征又具有圖形特征的數學,例如(a-2)^2-(b-3)^2=9這類題目。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將數形結合這種思想方法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質量。
(三)引入實例,注重經驗的積累
教師在講解一些例題的時候,要學會將一些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可以給予一些數學問題真實的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舉實例時,要注意與學生的生活相貼近,從而讓學生可以從自己的已有認知去貼近自己新的知識,加深自己的理解。當然,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但是教師與學生都應當了解到,數學還是要回歸到高度的理論性。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總結,積累經驗,將具體的問題回歸到抽象的原理總結,深化數學的內涵,最后化為一種數學思想。
二、注重對學生做題方法引導
初中階段,對學生數學的考察,主要落實在實際的驗算和練習之中,以核心知識點為主,通過變換不同的形式考察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很多學生盡管學會了基本的知識點,可是一旦變換題型就茫然無知,加之很多教師喜歡刻板教學,讓學生掌握固定的知識套路,結果導致學生思維刻板,不能靈活的處理問題,分析問題。面對這種現狀,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知識的本質為主,以解題的“套路”為輔,能夠教會學生圍繞知識點靈活地解題。
其次,學生在做題中要做到“大方法,小細節”的原則。所謂大方法即是讓學生不斷體會到數學的思想:方程與函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化歸思想等,并且了解一定的解題方法,比如觀察法、定義法、比較法、聯想法、分析法與綜合法等,這些解題的思想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不斷領會和探索。所謂小細節則是要求學生注意解題過程中的計算,清楚地知道求什么、數值多少,給出的題目條件、隱藏條件等等,摒棄一切由于思維不集中而引起的看錯、沒看到、寫錯了等情況。另外,做題的目的是深刻體會知識點的本質以及積累一定的學習經驗,所以,學生一定要學會反思與歸納。比如,學生在做完題后,可以準備一個錯題本記錄自己的錯題,以此對自己的練習進行反思,從而不斷累積題型方法、拓展題型方法、優化題型方法。學生如果能遵循“大方法,小細節”的做題方法,并且在實際學習中,在審題、轉換模型、計算等方面能夠熟練掌握,那么快速做出一道題目,將是水到渠成。
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養成
天賦是先天的,很難改變,而后天的努力也成為學習中成功的主要因素。據調查發現,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學生一樣可以獲得學習上的成功。然而,當代很多學生常常將數學成績的差距歸結為自身天賦不行,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沒有動腦的習慣,喜歡抄作業,做題馬虎等問題。面對這種現狀,教師首先要在情感上排除學生對天賦的認知,通過鼓勵與懲罰并行的手段來糾正學生的惡習,塑造端正的學習作風。
其次,很多學生不喜歡動腦,是因為在學習中不能找到學習的成就和快感。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嘗到動腦帶來的高效率和樂趣,從而愛上動腦,激發對學習的樂趣。比如,很多學生在學習完一個知識點時,喜歡直接一邊看數學公式一邊寫作業,學習效率很低。教師在教完本節課的內容后,可以讓學生馬上理解和記憶公式,然后出小練習,幫助學生高效率的解題。這種快節奏的學習方式“強迫”著學生前進,讓他們集中精力解題,體會到努力所帶來的回報和精神上的滿足。學校和家長的約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過度的約束甚至會出現拔苗助長的結果,家長和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僅僅起著引導作用。學習習慣的養成最終還是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高度的自我管理能力,激發自身對于學習的動力,知曉自己學習的動機,以此才能約束自己,激勵自己在學習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數學學習是一種思維的學習,一種符號語言的學習,一種文化方式的傳播。它是一個多元化的產物,輔助其他專業的發展,推動人類文明的創新。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專業知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文化觀,能夠有條理、有層次、有邏輯地思考問題的本質,從而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