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祥友
【摘? ? 要】數學對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要求非常高,數學不同于其他的文科類學科,它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理科性學科,一些知識非常抽象,所以想要學生學好數學就一定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課堂? 邏輯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135
想要學好數學,在很多學生的眼里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是在小學階段還是初高中階段,很多學生都認為想要把數學學好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數學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非常高,不是背誦了公式就能夠把數學的知識理解透徹的,就算是理解到了一個公式的由來,可能也不能夠正確地完成一類題型的解答,了解了一類題型的解答,也可能很難做到舉一反三,所以說要想學生學好數學,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不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和復雜的課程,想要從真正意義上理解到數學教材中所講的知識點就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門課的學習當中,但是一堂課幾十分鐘,前5分鐘到30分鐘是學習的黃金時期,這就要求教師要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黃金時期,活躍課堂氣氛,最大程度地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多教師認為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一件比較難完成的任務,其實并不是這樣,我認為教師應該要保持一顆較為樂觀的心態,要善于分析受教育者的特點和性質。例如本文研究的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如何去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那么從分析來看受教育者則是一到六年級的小學生,比起初高中的學生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年齡較小,比較好動,而且好奇心極強,探索力也比較強,所以培養起興趣也比較容易,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安排的教學內容要盡量的符合學生特點,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活躍的學習氛圍,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再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不再是一件難事了。
二、豐富教學手段
這里所講的豐富教學手段指的是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多媒體已經走進了很多學校,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都會將多媒體教學設計計劃在內。比如在小學階段講到平移旋轉這一板塊知識的時候,很多學生認為平移和旋轉非常的抽象,特別是圖形旋轉系列知識,選擇的角度以及旋轉的方向都是他們的難點,如果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將圖形動態的展示出來,相信學生們會很感興趣,而且會一目了然地就看清楚圖形的運動軌跡,通過這種動態的展示,那么我相信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考試當中,學生們再次遇到這類型的問題他們都會自覺形成意識,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而且還提高了學生們的想象能力。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例如,在講到規律這一章時,教師可以將班上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將任務分發到每一個小組,通過小組內成員的合作學習來解決數學問題。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對于同樣一個問題,學生們的想法和所用的知識點也都不同,最后通過小組與小組之間討論,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還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為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基礎。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重任不僅僅是在短暫的幾十分鐘的數學課堂教學上,而是要在生活當中去逐漸培養,課堂上的培養只是一個指導性的培養,并不能夠一蹴而就,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應該要將生活當中的例子引入課堂當中,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邏輯思維能力本來是一種很抽象的能力,它的檢驗方法以及形成過程都比較復雜,用較為具體而又貼近生活的例子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而且這也是選用了一種較為簡單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小學生的基礎較弱,知識面較為狹窄,選用生活當中的例子幫助他們理解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讓學生們把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當中,讓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價值在生活中得以實現。
三、教師要發揮習題的作用
隨著教育界的改革,學生的作業越來越少,很多教育者認為家庭作業不能夠太多,家庭作業只是束縛學生的學習,但是并沒有讓教師不留家庭作業,這就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一定要通過課后習題來達到復習鞏固的效果。而在現實生活當中,有的教師忽略了習題的作用,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做的習題或測試收上去之后并不批改,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方法。這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力,因為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較差,他們看到的教師對他的關心大部分都是來源于課堂和作業上,如果教師對學生關心,那么在課堂上應該會對他們較為關注,認真批改他們的作業,如果教師不批改學生的作業,那么學生就認為作業并不重要,久而久之,對習題、對作業、探討答案這方面就并不上心,這樣帶來的后果就是:學生認為教師不認真負責,教師在學生的心目當中沒有威嚴,更別說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了,在課堂上學生的集中程度就達不到要求。
通過習題教師才能夠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方式,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教師都不太清楚,只有通過習題才能夠了解到學生的問題,而且很多學生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自己也不太清楚,只有通過做題才能夠發現自己的短板。很多教師都會發現這樣有趣的現象:教師在黑板上講知識的時候,學生在下面配合得相當積極,而且非常有默契,而這樣的表象讓教師誤認為自己所講的知識學生都懂,那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信息,很多學生都會出現一看就會,一做都不會的情況,只有不斷地通過習題,讓自己對知識點熟能生巧,理解透徹才能夠解答那一類型的題目,所以說教師要發揮習題的作用,習題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而且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做題的過程也是學生不斷思考的過程,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也逐漸培養起了邏輯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味加深學生知識的難度,而是需要教師注意方法,在課堂上對學生加以引導,通過多種手段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起到一種拓展加強的作用。